11月3日,“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本次消费季活动从2025年11月持续至2026年3月底,将密集推出多项措施。广东将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优惠,通过发放“食在广东”餐饮消费券、“请到广东过大年”文旅消费券、“广东优品购”消费券,个人消费者领券后可立减抵扣餐饮、文旅、优品购消费。
与过去的促消费政策相比,此次推出的举措有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在政策涉及的品类上进一步扩围,“广东优品购”消费券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或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新车、8类家电产品、4类地市特色优品、5类电子产品和6类体育用品,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无人机以及跑步机、椭圆仪、划船机、运动自行车、滑雪板、轮滑板等产品,首次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二是注重品牌建设。在此次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了“游在广东”“食在广东”“购在广东”“乐赏广东”“健身广东”五大品牌的亮点。张劲松表示,五大品牌立足广东独特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人文底蕴,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集旅游、餐饮、购物、娱乐、康体于一体的高品质消费体验。这既是广东促消费工作的长远方向,也是当前重点推进的核心任务。
促消费政策由来已久,每一轮政策都有相应的侧重点,适当地扩围,让更多的品类参与到政策中来,能保证政策的公平性。相信日常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有想买的东西,但因为促消费政策并未将自己心仪的商品纳入,所以只能推迟消费。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不能享受到促消费政策带来的实惠。这种消费心理对于商家也会产生直接影响,比如那些看似小众的消费品,如果不能纳入政策,对于商家而言就是一大损失。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会考量促消费政策,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商家的竞争力。
况且,在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商家不仅要与同行竞争,还要从整个消费市场中分蛋糕,消费者在一个地方消费了,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减少消费。从确保公平性的角度看,政策要尽量扩大品类,这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都至关重要。
至于品牌建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促消费不是为了简单地提升消费数据,补贴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市场活力,却无法保证持续的吸引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消费者一方建立口碑。借促消费政策展示品牌,并吸引回头客,显然对于消费市场长远的兴旺非常关键。
从了解品牌再到接受品牌,消费者对于“广东好物”的认知将越来越深,经过时间的积累,商品价值得到认可,促消费政策的价值就会慢慢彰显。从这个角度看,如今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重视品牌建设,无疑是很有眼光的。
当然,每一次促消费政策最大的看点,还在于政府投入多少真金白银,消费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实惠,这些实实在在的“硬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接下来的政策成效。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介绍,省财政专项新增安排35亿元,资金采用激励性方式分配,与地市促消费增量绩效目标相挂钩,地市投入促消费力度越大、效果越好,省级支持力度也越大。“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由各地统筹使用,目前首批资金已下达各市。通过省市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加力实施促消费活动,让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促消费政策越来越成熟,既重视短期效果,也注重长远价值。不是简单地将消费券发出去,而是更加重视对成效的考察,一系列的辅助举措显然经过了科学设计,相信政策价值会得到更好的展现。
编辑:陈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