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依托普外科起步,凭借着顶尖的微创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全面的疾病诊疗能力,和祐医院胃肠外科正以蓬勃的姿态在大湾区医疗版图上崛起。从解除肛肠疾病患者的“天下第一痛”,到攻克胃肠肿瘤的“超级微创”手术,和祐医院已经成为市民守护胃肠健康的新选择。
胃肠外科病房环境。
全病种覆盖,年轻科室藏 “大能量”
据和祐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张铁民教授介绍,目前科室已有多位主攻胃肠方向的高级职称医生,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梯队。有着从事胃肠外科30余年的资深专家坐镇,虽成立时间不长,但科室已能从容应对胃肠外科全病种诊疗。从上消化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穿孔,到胃癌、间质瘤等恶性肿瘤;从下消化道的肠梗阻,到结肠癌、直肠癌等恶性疾病;再到肛周脓肿、痔疮、肛裂、肛瘘等多发肛肠疾病,甚至是慢传输性便秘这类功能性肠病,科室都能提供规范、专业的诊疗服务。
张铁民教授正在问诊。
张铁民教授坦言,正是看到市民对高品质胃肠疾病诊疗的迫切需求,科室在原有高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迅速完善了高质量人才团队的构建,具备了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条件。
值得期待的是,医院在胃肠外科独立分科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团队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参照国家级大型三甲医院学科发展模式,胃肠外科作为普外科亚专科中覆盖病种最广、接诊量最大的学科,致力于将科室打造成和祐医院的“王牌科室”之一,为佛山及周边市民提供精准、便捷的胃肠健康服务。
微创技术加盟,破解 “痛点难题”
“在日常门诊中,肛肠疾病患者占比最高,毕竟‘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这类疾病发病率高,却常因疼痛或隐私问题被忽视。”“肛肠手术的疼痛,常被大家戏称为‘天下第一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份痛苦降到最低。”谈及科室技术特色,张铁民教授介绍道,针对高发的痔疮、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科室不仅采用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STARR等微创术式,更致力于创新推出“综合无痛技术”,通过多模式镇痛、个体化方案设计,再搭配疼痛科多学科协作,打破肛肠手术必“剧痛”的固有认知。
据介绍,PPH术式可通过特殊吻合器将脱垂的肛垫“提上去”,创面位于神经不敏感的黏膜层,大幅减少术后疼痛;升级后的STARR术式则采用“两个半环”切割方式,有效降低直肠狭窄的风险。“就像给高压锅换个气圈,既要解决问题,又要保持肛垫的正常功能。”张铁民教授将肛门比喻成高压锅解释道,“肛垫就像高压锅的密封胶圈,能辅助肛门闭合,要是全切掉,肛门就‘关不严’了,所以我们只处理病变部分,保留健康组织。”,做到既解决了病变,又保留了功能。
左一为张铁民教授。
值得关注的是,科室推出的“无痛技术”并非100%的无痛,专家团队要做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痛苦和保留患者尊严。在和祐医院胃肠外科,“微创”是绕不开的核心关键词,而NOSES技术更是张铁民教授主推的学科“王牌”。
这项被业内称为“微创中的微创”的术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胃肠手术的“大切口”模式。以往做传统的全结肠切除,患者腹部都会留下长达二三十厘米的“通天口”,术后更是疼痛难忍、恢复缓慢;经典的腹腔镜手术除了5个1厘米左右的小孔外也要在腹部留下5-7厘米的取标本切口,而 NOSES手术仅需5个1厘米左右的小孔,即可完成复杂手术,术后印记会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淡化,几乎“无痕”。
“患者以前担心留疤不敢穿露腰衣服,现在恢复后几乎看不出手术痕迹,完全回归正常生活。”从事胃肠外科30余年的张铁民教授不仅是国内NOSES技术领域的权威,还是《2025年中国机器人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专家共识》的编撰者之一。在他看来,NOSES技术的优势远不止“无痕”这一点,术后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大幅缩短恢复周期从而达到快速康复;减少皮肤神经损伤,从根源上降低术后疼痛;更能缓解患者因疤痕产生的心理压力,助力其更快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更难得的是,这项顶尖技术并未伴随高昂花费,其成本与常规腔镜手术持平。目前,和祐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在张铁民教授带领下已熟练掌握该技术,让佛山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全国顶尖水平同步的诊疗服务。
科普先行,守护“肠胃”安全防线
“在我接诊的案例中,曾有一个19岁的小姑娘,天天把烧烤当饭吃,最后查出结肠癌晚期,太可惜了!”谈及从医多年的难忘病例,张铁民教授的语气满是惋惜。这个没有家族肿瘤史的女孩,因养成嗜吃烧烤的习惯,读书期间出现腹痛、便血症状却未重视,直到摸到腹部包块才就医,此时肿瘤已穿透肠壁,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要是她早做筛查,家长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正是见过太多这样的遗憾,专家们始终将肠胃的“健康科普”放在重要位置。张教授反复强调:“年轻不是胃肠疾病的‘免死金牌’,现在二三十岁得胃肠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跟长期进食高糖奶茶、高油烧烤、压力大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当下,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仍是根治胃肠道实体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针对不同人群,张教授建议,4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做胃肠镜筛查,有家族肿瘤史者更需提前至30-35岁;一旦身体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腹痛、腹泻等状况,千万别“硬扛”,及时就医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已患病人群的诊疗,和祐医院坚持“个体化、规范化医疗”理念,组建MDT(多学科协作)团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肿瘤患者要联合影像科、病理科制定手术与化疗方案,便秘患者要结合功能检查调整治疗思路,只有‘一人一策’,才能让治疗更有效。”张铁民教授说道,和祐医院非常注重这一点,未来科室除了重点开展胃肠肿瘤早筛、功能性肠病等诊疗业务,还将开展减重手术、晚期肿瘤体腔热灌注等特色诊疗业务。
如今,和祐医院胃肠外科正以蓬勃的姿态不断成长,完美地做到让“微创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为更多家庭守护“肠”久健康,为更多市民筑好健康“防护墙”。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