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在智能塔机精准吊运下,平稳落在指定位置;工人穿戴智能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数据实时同步至工程指挥中心;无人机从施工现场驶过,便能精准捕捉质量及安全隐患……这幅少人化、现代化施工场景,正是中建三局深圳公司以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中建三局深圳公司积极推动深圳市智能建造从“试点”迈向“示范”,深度参与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打响“深圳建造”品牌,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新的贡献。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塔机智能远程控制系统。
打造装配式建筑,引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鹏城十月,暑热渐消,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分外引人注目。
作为全国首例大体量预制彩色混凝土外墙构件装配式建筑,项目预制外墙构件共计约2803件,构件种类多达230种,最重约6.5吨。为了将这些“大块头”精准组装,项目团队用上了“数字帮手”——依托BIM正向设计与Dynamo参数化工具,首创70套共模模具系统,实现构件标准化生产,通过“数字化加工+产业工人”协同模式,减少建筑垃圾60%、湿作业70%,缩短工期25%。
全国首例大体量预制彩色混凝土外墙构件装配式建筑——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
在全国在建最高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绿景白石洲璟庭项目,空中造楼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装备集成应用,刷新旧城更新改造速度;在深圳市首个装配式住院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筑工业化建造模式推进华南地区肿瘤治疗新标杆加速落成;在深圳首个采用建筑新规设计的鹏宸云筑项目,依托装配式设计与施工新型建造技术体系,施工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绿景白石洲项目空中造楼机。
依托重点项目创新实践,中建三局深圳公司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标准制定:主编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住宅建筑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规程》,参与《装配式住宅建筑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等系列标准制定,以“三局标准”助力建筑业从“经验驱动”迈向“规范发展”。
践行“双碳”战略,打造绿色建造“新样板”
9月26日,由中建三局深圳公司承建的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开业,不到两周,便吸引了近100万人次的客流量。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航拍图。
从高处俯视,整个书城几乎都被绿植覆盖——1.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如同生态岛屿,128种岭南植物在三层立体植栽系统中构建微型生态圈。项目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可实现70%的雨水回用,年节水量约1.2万吨。同时,地面景观与地下建筑采用一体化设计扩大自然通风、采光范围,结合3D打印等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年减碳量预计达2800吨。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将临建区转化为微型“绿色电站”,单日发电量可覆盖100%施工现场临建能耗;综合楼“光储直柔”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预计达34.7万千瓦伏,减排二氧化碳超176.7吨;住院楼外立面ETFE膜材“生态仓”式双表皮系统,能耗指数仅0.77,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今年3月,全国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论坛暨项目观摩会在该公司承建的亚洲最大双层半地下水质净化——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举办。观摩会上,项目光伏临建、智能防尘天幕、泥浆分离器等绿色技术与设备“组团亮相”,其中智能防尘天幕能够实时监测PM2.5及噪声数据,配合围挡雾炮形成立体抑尘网,能有效减少60%以上的施工噪声及光照污染。
福田水厂二期项目智能防尘天幕。
激活数字基因,构建智慧建造“生态圈”
智能安全帽、智能AI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并预警,红外热成像系统精准捕捉异常高温点,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PM2.5、噪声等数据……在低空经济领域首个总部项目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项目工程指挥大厅,IOT监测中心通过成百上千个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将施工现场的一切连接起来,如同给工地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管“五位一体”。
近年来,该公司加快智能建造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可实现施工安全、质量巡检及工程进度跟踪,已在深圳、广州、东莞等3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应用。在龙华区三馆项目智能钢筋加工一体化生产线,应用钢筋智能生产MES管理和智能加工优化排产系统,日均加工钢筋26吨,损耗率降低1.5%。
高水平创新离不开完善的创新体系。2024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成立智能建造研究院、低空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牵头组建深圳市智能建造产业促进会、深圳市建筑机器人联盟等,与知名高校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主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2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15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承办首届国际(深圳)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搭建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与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在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项目无人机展览现场。
“创新必须打破内部循环,坚持开放融合。”中建三局深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辜家军表示,未来企业将联合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伙伴,共建开放共享的融合创新生态圈,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低碳、智慧的建筑产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