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96”遇上“亚健康”,广州的年轻白领不再奔赴按摩馆,而是转投公立三甲医院的康复科——这里不仅有专业医师、医保报销,还有周末全天开诊的“贴心时段”。
南都记者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理疗科获悉,曾经以老年患者和住院康复为主的医院康复科,如今正被一批新的主力军“占领”——年轻的上班族。随着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康复科陆续开放周末门诊,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在休息日走进医院,用专业的理疗、推拿、体外冲击波治疗,为疲惫的身体“充电续命”。他们不再只是按摩馆或健身房的常客,而是成为康复科门诊的新面孔。
周末门诊一开,康复科“画风”变了
“周末半天有30个号,上午和下午各出诊半天,整个团队一天大概能看60个病人,其中年轻人占一半左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宋秀豹在接诊间隙透露。自6月份扩大周末门诊规模后,周六、周日全天开诊的康复科,日均接诊量达到五六十人,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在院本部。
另一份资料显示,自5月份正式开通节假日及周六日全天门诊服务后,康复科门诊接诊量较之前明显上升,其中18-44岁的年轻患者占比最高,达50%左右,成为当前门诊就诊的核心群体。节假日与周末的门诊安排,有效解决了年轻人“工作日没时间看病”的痛点。
白领“痛点”:不是大病,是“坐”出来的毛病
康复科门诊的患者主要以慢性劳损为主,集中在脊柱相关问题,如颈椎病、腰椎不适,以及肌腱末端病如网球肘、跟腱炎等。宋秀豹主任告诉南都记者,不同类型的疼痛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疼痛我们会使用低频电疗、超声波等理疗,但冲击波在急性期会比较痛。慢性疼痛更适合用冲击波治疗,一般3次为一个疗程,效果可以维持一周左右。”
体外冲击波治疗被不少患者称为“加强版筋膜枪”。“治疗一次,起码一个星期都不痛,疲劳等症状也会明显缓解,效果很好,但要打到痛点才有效,”宋秀豹表示,“公立三甲医院的康复专家们往往先评估,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指导,单纯用药的情况不多。”
延时服务契合上班节奏,康复科主动配合打工人时间
为配合上班族的作息,不少医院康复科已开设延时门诊、夜间门诊,向结束一天工作的年轻人张开“疗愈的臂弯”。周末门诊主要满足了那些平时工作繁忙、难以请假的年轻人的需求,未来医院也将加大周末门诊的治疗力度,甚至考虑开设夜诊,进一步延长服务时间。
从一线治疗师的反馈来看,门诊服务时间调整后,周六日及节假日的工作强度大幅增加。技师长洪其生表示:“随着节假日就诊患者数量的增多,科室加班情况比之前明显变多,单次加班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治疗师团队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正努力应对更高的接诊压力,让更多年轻人在下班后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
宋秀豹给白领开出“防痛清单”,无需器械、不占地,办公室就能做:颈椎:双手抱头后枕,头向后手向前,静力对抗10秒,放松5秒,连做5组;腰椎:椅子坐满,腰贴椅背,收腹夹臀10秒,放松5秒,连做10组;肩袖:双手侧平举,拇指朝上,像倒水一样做小幅度内外旋,各15次;手腕:手臂伸直,掌心向下,另一手轻扳手指向后,保持15秒,左右各3次。
“每坐45分钟起身喝口水,把动作做一遍,比周末突击治疗更管用。”宋秀豹提醒,已经出现手麻、脚麻或持续夜间痛,务必及时就医,“别等痛到影响睡眠才来看,恢复周期会翻倍。”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