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医疗、教育、公共设施服务……
这些你我关心的民生热点
政府部门单位做得怎么样?
“关键小事”是否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问题曝光后,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11月5日下午,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的支持下,奥一网联合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举办“人民城市 深圳作答——2025第三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创新实践分享交流会”。
报告重磅发布
基于126个民生案例样本
活动现场,奥一网总编辑助理刘晨发布了《人民城市 深圳作答 2025深圳基层治理研究报告》。
2025年,奥一新闻持续深化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角色,精准传递民声,更致力于推动民生诉求的实质性解决。通过搭建数据驱动的民情反馈平台、追踪问效的闭环报道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将公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部门的“履职清单”,助力解决了一系列城市治理中的难点与堵点。
民生诉求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城市 深圳作答 2025深圳基层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奥一网基于126个民生案例样本,通过点赞榜、加油榜、关键词、高频词等形式对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剖析政府部门应对误区,为化解基层民生诉求破题立新。
部门回应率100%
与生态环保相关的诉求数量占比最大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奥一新闻征集得到深圳市民网友超1500条反映和建议,发布158篇深圳基层治理报道,共涉及126项具体的民生诉求、119个政府部门单位,相关诉求都得到有关部门单位的回应和说明,回应率达100%,推动部分诉求直接得到解决。
回顾奥一新闻基层治理报道中涉及的126项市民诉求,这些具体的民生事项可分为住房、城市管理、物业管理、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公共设施服务、政府工程/公共项目以及生态环保九大类型。
数量排名前三的民生诉求事项分别与生态环保、政府工程/公共项目和城市管理有关,具体占比分别为16.7%、9.5%和8.7%,这些是基层治理中问题高频且突出的领域。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发展,低空噪声、电动自行车管理等新兴问题也逐渐凸显。
数据还显示,针对报道涉及的100余项市民诉求,属地街道办接办次数为45次,区职能局接办51次,市级部门单位接办23次。
部分报道直接推动问题解决或工作制度优化。但同时,在部分诉求案例中,政府单位存在应对误区,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市民满意度不高,以低空飞行噪声为例,由于涉及民航、环保等多个部门,监管有法律空白,治理效果尚不显著。
“接诉即办”AI智能评价系统
精细化指标框架实现动态量化解析
报道之外,奥一网还依托“接诉即办”AI智能评价系统,对报道案例进行量化评估与深度解析。系统严格遵循介入速度、处理进度、处理效果及奥一基层治理研究员评价四大核心维度,各维度通过精细化指标框架实现动态量化解析。
人工智能引擎深度融入政策法规库与基层治理经验库,对公共影响范围、措施科学性、群众满意度等要素实施多维度交叉核验,确保评分基准的客观性与稳定性。
AI生成初评结论后,经记者团队核验事实要素,由奥一基层治理研究员结合城市资源配置、政策适配性等治理要素进行策略级终判。同步运行三重防误判流程——关键结论双信源交叉验证、法律条款自动溯源标注、敏感研判强制触发人工复审,筑牢评分体系的法治根基。
最后,基于百分制评分生成四级红黑榜评级体系(优/良/及格/不及格),形成可视化治理改进闭环。系统针对黑榜案例自动生成治理优化建议书,推动建立“评价-反馈-整改”的良性治理循环。该机制将媒体监督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治理坐标,持续赋能政府效能提升。
《报告》发布“点赞榜”“加油榜”
折射基层治理亮点与误区
翻阅奥一新闻近一年来的民生报道,深圳各基层单位的治理实践呈现出鲜明差异。这些案例既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多元探索,更清晰折射出在不同治理理念与执行能力下的效能温差。本报告以“点赞榜”与“加油榜”为分析载体,梳理民生诉求应对的经验与不足,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质增效提供实践参考。
点赞榜
☞ 次日调研,两天破解医院交通拥堵顽疾
南山区人民医院东门因改扩建工程导致车辆出入口集中,多股车流(含救护车、社会车辆、出租车等)交汇形成“打架”乱象。报道发布次日,南山区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并实地调研,调研当晚,即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交通优化方案;调研第二天,落实调整通行规则、增设隔离护栏、优化停车场动线等措施,两天内着手解决南山区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痛点。一周内的回访显示,医院周边及地下停车场车辆通行效率均显著提升,高峰期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 多次出招,渐进式治理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无处遁形!深圳一区祭出“黑科技”专治“电鸡任性停”,直击整治效果
面对电动自行车乱停放这一超大城市痛点,龙华推出一系列治理举措,在8个地铁站进行重点整治。以地铁6号线最大客流枢纽阳台山东地铁站为例,大浪街道创新推出数字化平台,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在阳台山东地铁口清退僵尸车、增设千余停车位。针对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整治,龙华区城管联合多部门推出全域严管行动,第一阶段在阳台山东、元芬、龙华等8个重点地铁站设立电动自行车停放一类严管区,通过AI 3D建模技术实现智能识别与动态监管,建立“一车一档”电子台账。治理过程中,城管部门联合多部门采取分级分类、柔性疏导、依法依规的方式,“能划尽划”增设停车位、开通线上反馈渠道等措施,形成“科技+共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实现“还路于民”。
☞ 立行立改,长效治理活禽宰杀乱象
2025年4月,奥一网报道宝安区明珠市场周边十字路口存在摊贩占道经营活禽、当街宰杀等问题,导致污水横流、交通堵塞,治理紧迫性突出。报道后,沙井街道办迅速成立整治专班,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5人次,整治乱摆卖249宗、超门店经营146宗。整治后,市场周边道路恢复畅通,卫生环境显著改善。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避免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的循环,街道办计划设立约72个便民摊位,并由社区引入第三方进行规范管理,体现出基层单位直面问题、立行立改的务实作风。
加油榜
在“罗湖一路段市政管养长期缺位”“龙华区废品站噪声监测设备失灵——环保监测形同虚设”“盐田一道路工程三年多‘围而不建’”等案例中,罗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罗湖大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华管理局、龙华区民治街道办、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等接办单位因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暂列加油榜。
相关报道>>>
罗湖一路段被指整改一年仍管养缺位,违规收费屡禁不止!官方回应
工期一延再延,道路一“围”数年!深圳多个工程围挡“超长待机”
上述案例揭示出,基层治理成效的分水岭,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树立问题导向和群众立场。点赞案例普遍具备响应迅速、措施务实果决、多部门协同高效等特点,其共同优势在于直面问题、行动有力、追求长效,能够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并落地见效。对比之下,加油榜案例则因监管流于形式、长效治理探索乏力、执行机制不畅等原因导致问题久拖不决。
相关政府部门存在三方面应对误区
《报告》提出三条解决办法
基于样本案例和数据,《报告》指出了基层治理部门和单位在应对民生诉求中存在三方面误区:推诿扯皮与形式主义回应、“合规”也会带来“不作为”的质疑、重短期平息而轻源头治理等。
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重要理念,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奥一新闻搭建平台,通过“接诉即办”“与城市对话”等栏目,深入调研并观察城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启发和参考,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针对上述在应对群众诉求时存在的误区,《报告》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单位改善基层治理提供了三条建议。
☞ 从“有回应”向“真解决”深化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实”。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仅要避免走入“为了回应而回应”的误区,更要追求把事办好、把事办实,在回复中正面回应市民诉求和疑问。
当前,群众诉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应深入基层调查民情、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简单套用标准答案,而是注重个案实际。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 面对历史遗留和复杂疑难问题,敢于担当作为
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梳理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环境和现实状况,找准症结所在。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前提下,寻求合情合理的解决路径,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问题“软着陆”。
在处理复杂疑难问题时,其往往跨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建立更高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于职责交叉领域的问题,提倡“向前一步”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执法机制、问题移交机制等,确保复杂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 强化治理过程公众参与,倾听多方声音
基层治理中的诸多困境,往往源于信息不透明和群众参与度不足。在政策制定前端,构建多元化的民意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居民议事会、网络问政平台、民意调查等。对于集中反映、高频投诉的问题,可能存在治理盲区,应倾听多方声音,通过组织居民议事会、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参与形式,精准定位问题的真实根源。
在治理执行过程中,必须强化全程公开和透明运作。可以建立项目过程公开制度,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展示工作进展、资金使用、问题整改等情况。特别是重大民生工程,应当邀请热心市民、代表委员、专业人士等定期开展实地考察和评议。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既保障了群众知情权,也是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促进。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詹越慧 余悦
编辑:蔡诗妍
设计:刘思、虢娟
编辑:蔡诗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第三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实践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