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何小鹏称为“与历届最不同的”2025年小鹏AI科技日,AI成为了关键词。
活动现场,小鹏汽车围绕“物理AI”发布了四项重要应用,包括小鹏第二代VLA、小鹏首款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勾勒出物理AI未来出行的清晰图景。
在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当下,广东省及广州市密集出台的产业政策,为相关技术的落地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在此背景下,2025年小鹏AI科技日发布的系列创新,不止是一家企业的例行技术展示,更是对区域战略的深度呼应与实践。
首款Robotaxi+机器人+低空经济
区域战略下的精准落子
只要细细品味,小鹏此次技术发布会绝非简单的创新成果发布。人们发现,技术版图与省、市两级的产业规划高度同频,成为了小鹏成功的深层逻辑。
第二代VLA大模型端到端的物理世界AI模型,跨域驱动多种载体,呼应省里攻关低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并以“全栈自研”实践了广州政策中培育“创新生力军”的路径。
对广州而言,小鹏汽车的Robotaxi战略规划,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广州向“智车之城”迈进的关键一步,将全方位驱动区域经济的创新与增长。
毫无疑问,此举精准卡位广州构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开放超26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应用场景。
而且,小鹏宣布开放Robotaxi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更可以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这意味着未来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小鹏的车辆平台,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出行服务应用,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软件生态。这类似于智能手机的App商店,为广州开辟了基于智能汽车的软件经济新蓝海。
全新一代IRON被称为最拟人的人型机器人,计划2026年目标规模量产。在它身上,将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优先进入商业场景,切入广州市智能无人系统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正是“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在制造环节的延伸。
同时,何小鹏宣布,汇天飞行体系“陆地航母”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6年规模化量产交付,全倾旋固定翼飞行汽车“A868”面向商务出行,已进入试飞阶段,并规划低空旅游线路,直接响应广东省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低空客运航线、培育低空旅游等新业态的号召。
在《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16条具体措施涵盖了从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场景开拓的全链条。其核心目标是到2026年,将广东打造成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而广州市同样在开辟智能无人系统新赛道,广州发布的全国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专项政策,明确将其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政策的核心是构建“2+1”未来出行超级场景(南沙、番禺及海心沙),并以“首台(套)装备”最高500万元的奖励等重磅政策,鼓励技术从“样品”走向“商品”。
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新技术加速构建应用场景
小鹏的这次技术集中涌现,对区域产业发展而言,意味着已成为技术攻坚的示范效应。第二代VLA大模型去除了“语言转译”环节,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这种对底层技术范式的颠覆,为广东“建立低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遴选机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企业样本,证明了全栈自研路径的可行性。
重要的是,小鹏汽车此次技术日几项创新成果,称得上是应用场景的加速构建。
例如小鹏的Robotaxi和飞行汽车,并非“实验室”概念,而是有明确时间表的商业化项目。它们将成为广州南沙、番禺等“超级试验场”里的鲜活应用。汇天计划与敦煌合作的低空旅游线路,直接践行了政府“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的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探索了可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宣布将其第二代VLA、Robotaxi等核心技术开放SDK。这种平台化的思维,有助于吸引全球开发者和小微企业在其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共同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这与广州政策中优化产业生态的愿景不谋而合。
总而言之,小鹏科技日所展现的,是一家头部企业在区域产业政策的沃土上,完成的一次从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到生态构建的全面进阶。它不仅仅是小鹏自身的转型,更是广东在争夺未来产业话语权过程中的一次关键落子。
采写、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