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11月3—8日,广州大剧院联合鱼龙舞文化举办意大利双戏周主题系列演出活动,邀请意大利地下剧团Sotterraneo携两部获奖作品《噼!啪!嘭!》及《历史的天使》首次登陆广州,用戏剧语言展示先锋戏剧在智识剧场领域的趣味呈现,用注意力超载概念开启与广州观众的对话。
此次意大利双戏周同时策划了文化对谈、肢体工作坊、活动观摩和演后谈等系列活动,在活动设置上为艺术家和各界观众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凸显观演对话与剧场所启发的哲学思辨的主题。正如地下剧团导演克劳迪欧·奇里在文化对谈中所言,我们就像是一群书呆子,更是戏剧创作者,我们希望将那些看似深奥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生发,用艺术和趣味的方式呈现思想,启发更多思考。
先锋与流行的有机结合
思辨与艺术的双重呈现
意大利地下剧团Sotterraneo剧团于2005年创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个立足于社会议题与哲学思考的戏剧研究集体。他们致力于探究剧场语言的表达可能性,擅长使用创意的形式进行剧场实验,用波普先锋式风格来阐述当下时代的矛盾。与此同时,在集体想象和非常规的想法之间保持平衡,是智识剧场领域的代表剧团的任务。地下剧团在近年来获得诸多意大利以及国际性戏剧奖项。
本次将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呈现的《噼!啪!嘭!》和《历史的天使》均为意大利戏剧最高奖UBU最佳戏剧奖获奖作品。在他们所有的创作当中、始终视观众为作品的核心。
《噼!啪!嘭!》剧照,拍摄者:艾里克斯·布伦纳-英国BE戏剧节提供。
《噼!啪!嘭!》以及《历史的天使》均是Sotterraneo剧团近年来的强势之作,从首演至今获得了业界、媒体与观众的认可。《历史的天使》创作灵感来自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历史天使”意象,探讨人类对历史进步论的信仰,追问故事讲述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该剧于2022年荣获意大利戏剧最高荣誉——UBU“最佳意大利戏剧奖”和“年度最佳编剧”提名。
《噼!啪!嘭!》则是一出以超文本形式演出的戏剧作品,以脑洞大开的表现手法和精湛的肢体节奏表现当代社会的信息过载现象,聚焦当代人被科技裹挟下的境遇与反思。作品以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为中心角色,探讨在信息爆炸时代人类的注意力危机问题。该剧目获2018 年意大利UBU“年度最佳戏剧奖”,且为英国BE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得主。
《历史的天使》剧照,拍摄者:茱莉亚·迪·维塔托尼奥-意大利国际戏剧节提供。
两部作品剧情中设置的互动环节为一大亮点。《历史的天使》85分钟的演出中,五位演员演绎了至少17个碎片化的故事,该剧最独特的观众互动环节在于在开场时请观众设定53分钟的闹铃倒计时,邀请现场观众共同开启53分钟后的时空链接,在这一过程中,观众不仅是观察者,更成为参与者。而《噼!啪!嘭!》在演出进行中,演员不断为观众提供进入隐藏信息的链接点,观众可以选择无视这些可能,继续聆听讲话,或者打开这些链接,解锁隐藏剧情。
《历史的天使》剧照,拍摄者:洛伦佐·贝里尼。
《噼!啪!嘭!》剧照,拍摄者:菲利普·费雷拉。
从对谈到工作坊,多维呈现先锋戏剧魅力
11月3日,“谁来决定20:23?”广州大剧院意大利双戏周文化对谈于永庆坊钟书阁开展,邀请剧团导演萨拉·博纳文图拉、克劳迪欧·奇里、丹尼尔·维拉,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副教授孙珉,哲学博士,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涛,从地下剧团的这两部作品出发,围绕信息爆炸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人与历史的联结,历史观的塑造与思考等话题展开讨论。两位教授从各自的领域论述了学术观点和对剧目的期待,而地下剧团的三位导演也分享了对这些议题的思考,回顾创作过程,同时也将问题抛给观众。
由地下剧团成员洛伦兹·格里尼和丹尼尔·潘那提带领的“肢体的想法”——意大利地下剧团表演工作坊于11月6日面向高校剧团在广州大剧院芭蕾排练厅开启,同时开放观众观摩名额。导师分享地下剧团的看家本领——共创于大景观创排(collective and landscape creation),带领学生参与语言与肢体的即兴表达、在群体的同步动作中创造动态和用身体的律动表达。
在这场工作坊中学员感受不同舞台层次的交替变化,感受空间、时间与人之间的静与动,并由此生发创作。此次工作坊更开放观摩名额,邀请观众近距离观察一个先锋剧团的创作起点和过程,理解演员与演员及环境之间的多元交互,感受丰富的剧场表达,结尾的问答环节也为广大观众创造了更多交流机会。
此次意大利双戏周的多场演后谈也将丰富此次戏剧周的行程,为观众对剧团极具实验探索的表达提供交流平台。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