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全球资源,进博会上讲述的中国咖啡故事

南都N视频APP · 大钱进
原创2025-11-06 22:14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参展境外企业突破4100家,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达到150余个。在本届进博会上,各类农产品出现在展馆内,相较于寻常农产品的属性,今年农产品则更多展现了其全球链接的属性。咖啡就是农产品中的代表品类,今年有多个国家、企业的展馆、展台带来了咖啡产品,由于中国市场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咖啡进入到中国市场。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巴西、哥伦比亚、埃塞等地的优质咖啡正源源不断来到消费者面前。

图片

此前“十五五”规划建议出炉,总体上看,延续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提到要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从咖啡来看,企业如何呼应、落实以上战略成为行业的思考题,不过,一些企业早已开始出海进行全球采购,例如瑞幸咖啡打造全球原产地布局,正成为新时代全球咖啡贸易和多边合作的深度共建者,积极响应“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要求。咖啡产业的火热,多个国家的支持,也成为此次进博会上的亮点,瑞幸咖啡今年入驻了巴西、印尼等众多国家馆,联合全球各大核心产区展示经贸和文化合作成果,成为中国企业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鲜活样本。

进博会上的咖啡香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进博会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标志性平台,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

从进博会来看,咖啡成为企业全球采购的样本。开放合作、超大市场的“确定性”,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今年还有17个非洲国家参加国家展,尼日利亚的大豆、贝宁的菠萝、布隆迪的咖啡等非洲特色优质产品将集中亮相。哥伦比亚将有20多家企业入驻国家馆参加集中展示,涵盖咖啡、可可、牛肉、深加工农产品及旅游等领域。

在重要的咖啡产地巴西,也持续参与进博会。当前巴西的咖啡、大豆、巴西莓等特色农产品正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本届进博会上,瑞幸咖啡已经连续两年成为进博会“官方推荐咖啡品牌”,今年更是入驻了多个国家馆,联合全球各大核心产区展示经贸和文化合作成果。

作为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在本届进博会上通过咖啡与全球链接。在11月6日巴西国家馆的开馆活动上,瑞幸咖啡受邀参与,这也是其连续2年参与这一活动,同时瑞幸咖啡还在巴西国家馆内设立快闪店,成为首个在进博会国家馆设立快闪店的咖啡品牌。进行全球采购的瑞幸咖啡,还会在主会场内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馆内设立多处咖啡供应点,是唯一进驻进博会多个国家馆的中国品牌,会议期间将为全球嘉宾提供咖啡服务。

图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在本届进博会上,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比去年新增600余家。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届开始,进博会一直积极为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提供便利。从咖啡来看,埃塞俄比亚咖啡出口中国近年大幅增长,中国已成埃塞咖啡的第四大进口国。而瑞幸咖啡在埃塞采购的SOE咖啡豆品类最为丰富,包括耶加雪菲、瑰夏、花魁等细分品种。

打造现代化咖啡供应链

在“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的背景下,进博会为企业搭建了双向赋能的桥梁。瑞幸依托中国现制饮品市场的庞大需求,将进博会作为全球供应链成果的展示窗口与合作深化的纽带,既让全球原产地的优质原料通过中国市场实现价值跃升,也通过展会平台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布局,这种“市场驱动+平台赋能”的模式,正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的微观实践。

“十五五”时期,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产业链是经济体系中各产业环节和上下游在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基础上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取决于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和产业体系的完整稳定。

图片

全球采购的企业,需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聚焦强链补链搭建产业转移合作平台。过去几年,瑞幸加速与巴西、哥伦比亚、埃塞、印尼、云南等全球优质产区合作共建,打造了覆盖高品质咖啡豆、椰子等核心原料的全球原产地布局,实现全面的品质把控、规模化采购,以及与产区伙伴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与价值共创。

和过去在中国诞生的本土咖啡品牌不同,瑞幸咖啡保持着对品质和长期主义的坚守,在快速拓展门店的同时,打造了高效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从初期与全球知名供应商合作,到后期不断持续投入增厚、做强自有供应链体系,拥有了非常坚实的产业基础,也成为瑞幸咖啡快速扩张的底盘。同时瑞幸也不断将世界各地的最佳风味,融入每一杯咖啡中。

自2023年起,瑞幸就开启了“全球寻豆计划”,深入全球咖啡黄金产区溯源好豆,把控原料品质,先后走访了巴拿马、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云南和巴西等地。同年5月,瑞幸在埃塞俄比亚设立办公室,通过实施严格的品控标准及标准化流程,以保证生豆的各项指标及风味特征符合瑞幸的高品质要求。2024年11月,瑞幸在巴西实现重要战略布局,不仅签署了为期5年、总量24万吨的咖啡豆采购备忘录,更在当地同步设立巴西办公室、种植者支持中心和高品质种植基地,为持续获取优质咖啡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咖啡供应链日益成熟,在全球化的理念下,瑞幸构建的庞大供应链体系,既成为国内咖啡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也给全球优质原料生产国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瑞幸正成为新时代全球咖啡贸易和多边合作的深度共建者。

构建产业价值共同体

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的建议中,着重强调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本届进博会上可以看到,以咖啡为纽带,借助规模化优势及品牌带动效应,瑞幸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经贸从“供应链合作”到文化融合、多元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共同体”。

进博会上,瑞幸为巴西馆、印尼馆设计的专属杯套,让每一杯咖啡都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这种 “产业+文化”的融合模式,正是包容性全球分工体系的生动体现,文化也不断延伸至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至今,瑞幸已举办两届巴西咖啡文化节,落地4家巴西咖啡主题店和1家巴西咖啡博物馆,未来还将落地更多巴西咖啡主题店及新建1座巴西咖啡博物馆。这一系列举措,既是中巴经贸合作的延伸,更是文明互鉴的生动诠释。今年9月,瑞幸开启首届“就喝原产地节”,将全球优质原产地产品推荐给消费者。

除了打造文化交流载体,产业链升级需要“深耕式”布局。从在产地设立办公室、种植基地到技术支持中心,瑞幸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产业链上游,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提升产业安全水平。瑞幸在将原产地作为供应链保障的同时,更进一步将其深度融入ESG战略,为原产地提供多维帮扶。比如,持续深耕“瑞幸咖啡云南咖农扶持计划”,为当地咖农提供咖啡种植等专业培训。今年5月联合巴西各方启动“巴西中小咖农扶持计划”,为中小咖农提供可持续农场知识与技术支持,助力其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产效率。

图片

如果说供应链韧性是产业安全的基础,那么“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则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延伸内涵。瑞幸的实践突破了传统“采购—供应”的单向合作模式,通过ESG赋能与文化共建,实现了从“利益共同体”到“价值共同体”的跃升。

图片

进博会上的咖啡香,是全球优质咖啡产区与中国市场对接的具象体现。这一产业实践既呼应了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要求,也为多边贸易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反映中国以自身的高水平开放促进共同开放,瑞幸咖啡希望成为这一理念的积极实践者,将“价值共同体”视为与全球原产地共同成长的长期承诺,助力构建“共享未来”的新时代多边合作典范。



推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