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交织的公共卫生挑战,葛兰素史克(GSK)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三高一疹,共话医防协同新边界”媒体圆桌论坛。来自疾控与临床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拓展医防协同实践边界,优化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协同防控策略。
创新疫苗扩展适用人群,完善全生命周期防护
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李卫东表示:“‘边界’一词,在医学演进中并非静止的界限,而是一个不断‘确立’、‘超越’并最终走向‘融贯’的动态过程。”他强调,唯有将“防”的前瞻性与“治”的精准性深度结合,方能真正实现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李卫东。
本届进博会上,GSK疫苗欣安立适新适应症获得关注。该疫苗于今年10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由已知疾病或治疗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带状疱疹风险增加的18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个且目前唯一一款用于该人群预防带状疱疹的疫苗。
聚焦高风险人群保护,推进医防协同实践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指出:“‘免疫预防’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边界,要将免疫预防的范围进一步延伸至老年人、慢性病等重点高风险人群。”他特别强调,“疫苗作为具有显著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工具,是连接‘医’与‘防’的关键桥梁。”
研究数据显示,慢性病患者面临更高的感染性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风险比普通人高39%。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60%。此外,带状疱疹患者短期内心梗风险增加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
GSK中国疫苗医学负责人和云鹍表示:“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反而更应该重视疫苗对健康的保护价值。”他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人群,在病情稳定期可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带状疱疹风险,并在接种前咨询医生,确保科学防护。
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提醒:“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且神经痛更为严重和持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张毅指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不仅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更要关注免疫力的维持,让“防”真正成为“治”的一部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