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自然灾害频发,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以“风险减量”为核心,创新构建“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书写着一篇篇“风险减量”“极速救援”“暖心服务”“高效理赔”的动人故事,在风雨考验中践行“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
防在灾前:风险减量为民织就“防护网”
“赔得再多,也不如让群众少受损失”,这一理念推动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完成了从传统保险提供到风险管理伙伴的角色转变。在今年强台风“桦加沙”登陆前72小时,公司的“风险雷达”系统已精准锁定其路径,通过官微等渠道向超400万客户发出预警。与此同时,一支专业的风险工程师队伍已奔赴一线,对全省1000多个易涝点进行实地走访、全面风勘排查;对500多个重点地区的高风险企业进行灾前100%风勘排查并指导客户完成隐患整改。在果园里,农险专员协助农户抢收水稻、水果,加固果树;在海边,协助水产种植户联系鱼商抢收,对养殖场所进行风险排查……同时,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AI数字人、无人机等科技力量,实现了风险管理的精准化和前瞻性。这些看似“额外”的服务,正是“风险减量”的核心,力求将可能的损失降至最低。
救在风中:风雨逆行为民彰显担当
当台风肆虐,理赔团队的身影成为最暖心的守护。在台风“桦加沙”登陆期间,公司启动24小时通宵救援,并组建先锋队实施“一对一”跟车施救,在恶劣的夜间环境中抢时间、降损失。在珠海,车主唐先生的车辆被树木压住,理赔员携工具冒雨施救;在江门,巡逻的理赔员发现钟先生的车窗破碎,立即用随车雨衣为其遮盖,为车辆筑起“临时防护墙”……这是“太保温度”在风雨中最直接的体现,将“民生无小事”体现在每个细节。
赔在灾后:极速理赔为民护航重建
灾后理赔的效率直接关系民生复苏,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将科技深度融入理赔全流程,通过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重建咨询、协调资源等方式,全方位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
“从报案到赔款到账,只用了4小时!”阳江市阳东区的砂糖橘种植户黄师傅,在台风过后几乎不敢相信这样的理赔速度。这背后,是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科技工具箱的强力支撑。在珠海斗门,通过“空中航拍+地面核验”为多个种植大棚定损,绿色通道赔款当日到账,预付紧急重建款助农复生产;在阳江阳西,一处民房倒塌,从查勘到结案赔付全程不到1小时……赔款到位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重拾信心,恢复生产。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服务,让风险减量理念贯穿灾后全流程。
从台风前的严阵以待,到灾害中的逆向而行,再到灾后的快速理赔和重建支持,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的风险减量实践,生动诠释了“保险姓保”的行业本源。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太保大湾区风险减量创新实验室”这一智慧引擎的强力驱动。自2023年成立以来,该实验室便整合集团数智研究院及产、寿险优势资源,通过积极携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专业机构,规划共建国家级灾害防御与风险减量实验室,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风险减量服务。
在这片风雨频繁的土地上,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致力于以专业守护万家安宁,以科技赋能防灾减灾,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广东经济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太保力量”。将“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化作了一份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心保障。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