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为广东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走过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已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启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大湾区互联互通“加速跑”,“越来越像一座城”的融合新实践,区域创新综合能力9年冠、“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的科创新脉动,万亿产业“挺起脊梁”、千亿产业“拔节生长”的产业新筋骨……广东正笔酣墨饱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史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即日起,南方都市报推出“广东‘新’叙事”系列融媒报道,通过“再造一个新广东”进行时中一个个追梦人、奋斗者的故事,讲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循新出发,向新而行的“新”叙事。
回老家务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话题,李宗霖和叶伟荣都有话说。这两个“新农人”,一个在山的这头开农场,一个在山的那头搞露营,但都在广东乡村深刻变化中找到了“田园梦”安放的位置。
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助力下,广东在县域发展、城镇提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你们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让乡镇面貌有了新的变化,要持续抓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充分肯定“百千万工程”,叮嘱广东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补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个短板。
2024年,广东出台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明确统筹环南昆山和罗浮山生态资源,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将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
据了解,《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总体规划纲要》已于近日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县镇村面貌走在全省前列等发展目标。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
今年,一条环绕两山的最美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成了串联广州、惠州两地文旅资源的大动脉,登榜大湾区“周末游”的新晋热门。受益于此,李宗霖的“爱垦农场”和叶伟荣的“田小野露营”基地,生意日渐红火。
他们也发现,趁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东风,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返乡创业青年,他们在广阔天地之下找到了奋斗的舞台,也将传统农业“爆改”得又潮又in。据共青团广东省委的数据,自2023年底以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已累计培育超10万名兴乡青年火种、2000多名兴乡青年创客以及100名兴乡青年典型。
返乡创业:古村营地开业一年营业额破百万元
李宗霖的故事,是那种从草根一路奋斗,靠自己挣出一片天的典型创业故事。19岁,他就独自到深圳闯荡,凭着一股韧劲,从打工仔做起,后来开了公司,当了老板,还在深圳买了房。
三年前,他在深圳的写字楼里,打理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对于返乡务农这个决定,这个46岁的汉子并没有多少浪漫的想法。一开始,只是因为年迈的父母常常念叨“人老了,就得落叶归根”,老人家要回乡下,那就看看老家有什么机会吧。
李宗霖。受访者供图
他的老家,在广州从化良新村。从化虽是广州的郊区,但直到2014年才撤市设区,还保有相当的农业。过去,农业常常和穷困联系在一起,当地对于不好好读书的小孩常常有一番训话,“唔读书,就返乡下耕田啦”。当地人也老往城里跑,务工的务工,做生意的做生意。村里的田日渐荒芜,长起了漫漫榛草。“以前是无田耕,现在是无人耕。”村里老人家常常这么说。
但时间到了2022年,李宗霖往返于深圳和老家之间,看到了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一场深刻的变化在广大农村酝酿发生,越来越多的“新乡人”和“返乡人”投身于农业。
“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在村里打造一个农旅基地,既能陪伴父母,又能带动家乡发展,该多好!”李宗霖回忆道。
2023年,他的“爱垦农场”正式投入建设。“爱垦爱垦”,热爱生活、垦出幸福的意思,这是一个“新农人”的新宣言。
2023年,李宗霖的“爱垦农场”正式投入建设。受访者供图
与李宗霖一样,在“百千万工程”中找到方向的,还有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的返乡青年叶伟荣。徐田村与良新村都属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范围,相距一个多小时车程。
出生于1989年的叶伟荣是福田镇鸡公坑村人,他学习成绩优异,高考后走出福田镇,远赴武汉理工大学求学。毕业后,他又辗转厦门、深圳,打拼了一年多。但每每午夜梦回,叶伟荣都会陷入沉思:这几年,拼了命地想往大城市跑,也着实扎下了根,但为何总是感受不到成就感?
叶伟荣。受访者供图
2014年,他毅然带上在深圳打拼攒下的全部家当——一台电脑、一部相机,还有一万元积蓄,踏上了回乡之路。“那时候,外出读书的年轻人愿意回来的,确实不多。但当时我是觉得看到了回家乡发展的机会,所以决定试一下。”叶伟荣回忆道。
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回乡创业的初期,他先后尝试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开餐馆、经营小酒馆。“我算是我们那最早开小酒馆的,刚起步时生意特别火。可一年之后,周边就冒出了七八家同类店铺。”随着竞争加剧,酒馆的营业额逐渐下滑,叶伟荣最终选择关停。
在回乡创业的前几年时间里,叶伟荣尝试过的几个创业项目基本都只能维持一两年就被迫停业了。“创业的过程就是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既要看到机遇,也要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2021年,叶伟荣得知徐田村计划引入露营、民宿等旅游业态,一直对文旅行业抱有热情的叶伟荣,再次看到了机遇。“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和妹妹去那边玩,我对徐田村也非常熟悉。”他说。
于是,他萌生了在徐田村打造露营基地的想法。2022年,叶伟荣带着商业计划书和PPT走进福田镇政府,提出想租用闲置土地,在徐田村旁的山溪边建设帐篷营地。“镇里领导非常支持,还主动帮我分析项目可行性,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游客在“田小野露营”基地团建。受访者供图
在叶伟荣的努力下,2022年12月,“田小野露营”基地在罗浮山脚下应运而生。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风景如画。游客可以搭帐篷、烧烤、野餐,夏天还能溯溪戏水、漫步山径,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令人惊喜的是,营地开业仅一年,2023年总营业额就突破了100万元。“客流最高峰时,一天接待近500人。”叶伟荣介绍,营地还会在节假日不定期推出特色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游客大增:最美旅游公路带来的新机遇
李宗霖的创业之路也并不平坦,首先面临的是解决土地问题:他计划盘活150亩土地,涉及近40户村民。
这对很多返乡创业者来说可能是“老大难”,但李宗霖却几乎没费周折。“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好名声,也可能是这些年的人情积淀。”他微笑着解释。受父亲乐善好施、关爱乡邻的熏陶,他每年从深圳返乡都会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送上慰问品,十几年从未间断。这份沉甸甸的孝心与情义,赢得了乡亲们发自内心的信任。
“真正开始建设后,挑战才接踵而至。”李宗霖坦言,农旅项目与城市商业项目截然不同,需要时间的沉淀,特别是生态培育,急不得。在他看来,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农场的“灵魂”。为此,他立下规矩: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坚持有机种植,坚决不用除草剂。
两年多来,他全身心投入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保留生态沟渠、种植本土草木涵养水土。“有人说我傻,投几百万搞修复不划算。虽然这个过程确实也是挺煎熬的,一直都只有投入,没有营收。但这里是我的故乡。把生态搞好,既是为了农场,更是为了乡亲们的长远福祉。”李宗霖相信,用心打造的产品,总能被游客感知。
2025年8月,爱垦农场正式开门迎客,以前的荒草地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在这里,游客可以扛起锄头体验农耕乐趣,亲手制作竹筒饭、烤窑鸡,在草地上与小动物互动;若只想放松,也可在竹林咖啡区静坐,沐清风、观流云,尽享田园生活的静谧惬意。
游客在爱垦农场体验亲手制作饮料。受访者供图
今年以来,随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的贯通,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李宗霖透露,今年国庆期间爱垦农场接待了超过一万名游客,“忙碌时,一天要走五万步”。虽然疲惫,但看到游客尽兴而归,他觉得这两年多的投入都值得。
叶伟荣也表示,随着最美旅游公路的通车,他正计划对营地进行升级改造。“过去我们更多是依托自然风光,为大家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接下来,我希望丰富活动内容,把营地和村里的旅游资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最美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打破了深山的‘交通枷锁’,提高了交通便利性,让我们双东村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升级为旅游热点区域。村庄的‘颜值’和‘气质’、人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双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榕贵说,最美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也为沿线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从该公路通车后,经常会有外地游客到双东村游玩。
双东村村道从4米宽的单行道升级为7.5米宽的新路。受访者供图
梁榕贵介绍,这两年来,双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前双东村的村道仅为4米宽的单行道,现在升级为7.5米宽的新路,为村民出行和游客进入提供了极大便利。依托最美旅游公路,双东村正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随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村里也吸引了一批青年返乡创业。他们的回归,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蝶变:“空心”村越来越热闹
在徐田村创业的过程中,叶伟荣也见证了这个古老村庄的美丽蝶变。“2022年我刚来这里创业时,村里连路灯都没有。现在,不仅装了路灯,主干道也已经从水泥路升级为柏油路。”
这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曾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而日渐“空心”。在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推动下,徐田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民宿、露营基地等项目,盘活“空心村”兰门小组178亩土地,打造“罗浮山下·兰门村”特色康养旅居民宿,推动小组集体年增收约15万元。
如今的徐田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先后入选2023年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2024年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与此同时,徐田村还充分利用特有乡土文化,鼓励农家乐升级改造,标准化开发特色生态餐饮,打造农家乐美食品牌。当前,村里农家乐数量已从之前的4家变成了十几家,民宿也越开越多。据统计,2024年,徐田村集体收入达到121万元。
谈到返乡创业,叶伟荣深有感触:“过去,很多人觉得回老家是件很糟糕的事情。但现在,它更多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如今,只要一有空,他就喜欢在村里走走,和乡亲们聊聊天。大家亲切地喊他“叶教授”,而他则笑言:“我希望我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授’,带领更多福田乡亲,一起把文旅事业做好!”
李宗霖则表示,未来,他计划按照“一园一食一宿八廊”的蓝图,以爱垦农场为起点,串联周边村庄与溪流,让更多人看见从化乡村的美丽,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双东村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受访者供图
“我们村从里到外都‘靓’起来了。河水更清,山林更绿,道路更宽,以前是‘脏乱差’,现在是‘绿净美’,我们自己也住得更舒心了。”梁榕贵说,“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为双东村按下发展的“快进键”,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活力。
梁榕贵透露,“十四五”期间,双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村集体收入已从2020年的10万元增至20万元。当前,该村正积极推进年桔、沃柑、罗汉果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种植、引进乡村民宿旅游合作项目,不断拓宽村民的致富之路。届时,该村的村集体收入有望超过30万元。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卢婉珊 吴璇
设计:沈淑婷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牢记殷殷嘱托 增创新优势 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