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开幕。深圳理工大学第二次独立参展,重磅呈现64项前沿科研成果、48位科学合伙人及众多创新载体,全面彰显在生物医药与创新医疗领域的硬核实力。
多项前沿项目领跑国际
攻克重大疾病难题
展会现场,多项全球领先成果引发高度关注。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陈有海团队研发的抗脏器衰竭创新药AS1501,作为世界首款基于TRAIL-DR5通路阻断剂的创新药,肝损伤/肝衰竭适应症已进入临床II期,研究进展领跑国际同类项目;生命健康学院院长叶克强团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研发的小分子创新药BrAD-R13,获美国FDA与中国CDE双重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已完成临床I期研究,为全球患者带来新希望;
“这两款药物标志着我国在原创药领域从‘仿制药’向‘原始创新’的重要转变,打破了西方在西药领域的长期垄断。”陈有海说。
此外,合成生物学院连祺周教授团队的太空宇航员抗宇宙辐射工程化修复型外泌体制剂、药学院科研正教授冯志炜团队的AI创新型生物药研发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席教授潘毅团队的自闭症早期筛查应用、生命健康学院杰出教授万芪团队的促干细胞脑损伤治疗仪、药学院讲席教授潘璠团队的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等成果,通过多元展示形式,全面展现学校在交叉领域的创新硬实力。
提出“未来太空医院”
推动太空医学成果向民生赋能
在深圳理工大学“成果供场”展区,集中陈列了64项技术成果,覆盖生物医药、未来太空医院、先进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成果均已突破实验室阶段,精准对接产业转化需求,部分已进入中试阶段或与企业达成明确合作意向。
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太空医院也在该展区首次“亮相”。作为全球首个提出“未来太空医院”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大学,深圳理工汇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创新医疗技术与航天科技力量,建设属于未来的太空医学平台,无创紫外光疗仪、全自动细胞检测仪等多个前沿项目同步进行展出。
“深圳理工大学已联合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过神舟飞船完成5个前沿医疗项目的太空测试,涵盖失重环境下的健康监测与干细胞研究,服务于空间站、登月、火星探测及未来太空旅行四大场景。”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太空医院发起人、未来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徐志明是首个提出未来太空医院设想的人,他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利用神舟飞船开展在轨实验,推动太空医学成果从航天专用向民生赋能延伸。”
48位顶尖科学家“在线”
构建高效对接平台
“科学合伙人”展区创新性构建知识产权发明人、企业联合创始人、科技资源联络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展示平台。展区内48位顶尖教授的学术风采与研究方向清晰呈现,观众通过扫码即可跳转至学校官网获取详细信息,为产学研合作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对接桥梁,让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链接。
“创新载体”展区系统展示了由深圳理工牵头或参与建设的众多科研平台。其中,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孵化平台——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集体亮相,构建起“创新-转化-产业”的完整生态链。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