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进口依赖,仅用4个月!破解创新密码,广东有“快招”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11-21 09:49
图片

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为广东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走过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已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启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大湾区互联互通“加速跑”,“越来越像一座城”的融合新实践,区域创新综合能力9年冠、“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的科创新脉动,万亿产业“挺起脊梁”、千亿产业“拔节生长”的产业新筋骨……广东正笔酣墨饱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史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南方都市报推出“广东‘新’叙事”系列融媒报道,通过“再造一个新广东”进行时中一个个追梦人、奋斗者的故事,讲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循新出发,向新而行的“新”叙事。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在广州察看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强调“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这个以制造业发达闻名的省份,围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正在破解一个关于创新的密码:如何让最聪明的头脑,与最强大的生产线无缝对接?

向章敏的故事,是广东答题思路的一个生动案例。

过去,在气味分析领域,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今年9月,向章敏团队研发推出一款智能感知气味分析系统,其核心部件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因其成本更低,自主可控,已有多家企业客户上门洽谈订单。

这款产品背后,中试平台帮了大忙。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广测”)、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以下简称“精密仪器中试平台”),为像向章敏这样的科研创业者填平了从基础研究到市场产品的艰难鸿沟。

2024年6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谋划布局全省多层次、体系化中试服务体系。

如今,中试平台已成为持续激活广东创新链的重要一环。

为气味精准“画像”

中试平台帮大忙

走进广东谱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味科技”)的实验室里,创始人向章敏正埋首于各种瓶罐、试剂和仪器当中。

然而,在一众标准的化学试剂中,辣椒粉、金银花精油与白酒等样品却显得有点“违和”。刚见面,他顺手拿起一瓶金银花精油,用手拨了拨,递到记者面前:“来,闻闻看,这是什么气味?”

他所创设的企业,就是和气味打交道的。

一直以来,气味是一件事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唤起人们某种情愫的重要锚点。但气味看不见摸不着,随风而化、遇风则散。

向章敏团队的工作,就是开发一款机器——既把气味捕捉下来,还要能描摹出气味的样子。

过去,在气味分析领域,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迟迟无法突破,供应链风险巨大。向章敏团队“多年磨一剑”,终于炼出来一把利刃。

该公司在今年9月研发推出第一款产品PW2500智能感知气味分析系统。它可以将气味活性分子经过分离、流控、重组和感知相结合,成为被数据化、可视化、可评价的“科学指标”。

图片

向章敏团队研发第一款产品——PW2500智能感知气味分析系统。(受访者供图)

读懂气味,有哪些市场?向章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桌上的公司宣传册,指尖轻轻划过一排排名字:可口可乐、珠江啤酒、海天酱油…… 

“这项技术正赋能多个行业。比如,帮助可口可乐在产品研发和异味检测方面提供新思路;协助海天集团研发新产品,找准关键核心风味物质;帮助珠江啤酒实现风味数字化分析,相关结果在国际食品领域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发表。此外,我们还服务于广检集团、比亚迪等,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产品中的异味问题……”

“它的核心部件已实现全面国产化,从战略上讲,更自主、也更可靠。”向章敏向记者介绍道。

很难想象,这样一台突破技术进口依赖,由国内自研自产的仪器背后,是一家成立才过半年的公司。

今年5月,谱味科技在佛山成立。而在此之前,向章敏还不敢想象,自己能够去创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中试平台建设,为技术转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鼓励职务发明入股、股权激励等政策,不仅激发了创新活力,也为创业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目前,向章敏打着“两份工”。一方面,他仍是中广测的研究员,另一方面,他也是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公司创始人。

早期,向章敏在贵州一家烟草研究院,从事烟草气味检测及相关科研工作。随后,他被广东省科学院引进到中广测继续从事气味化学、风味检测与分析,带着团队埋头苦干了七八年。

“我这个人比较务实,不喜欢吹嘘。”的确,向章敏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一位科学家。他身材中等,在实验室穿着一件白大褂。谈及技术时,眼中会泛起一种纯粹的光芒。

图片

向章敏在实验室内工作。

干了科研这么多年,向章敏比谁都清楚,从基础研究到市场产品,中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跨不过去,花费大量心血的科研成果就只能沦为压箱底的故纸堆。

但要实现转化,最难的一步是——得先做一个产品出来。在没人敢打包票能规模量产的情况下,又有哪家企业愿意投入这么大费用,单独开模,造一个试验品出来?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身为中广测研究员的向章敏与中试平台建立了联系。

图片

精密仪器中试平台cnc加工车间。(受访者供图)

对向章敏而言,让他下定决心创业的原因,是中试平台扮演了“破局者”的角色,不仅帮他解决了从技术到产品最艰难的一步——专业的样机与结构设计,还提供了宝贵的测试验证环境。

“当时最大的挑战,是把‘科研成果’变成‘可稳定运行的产品’。”在实验室里,向章敏及其团队关注的更多是信号、数据和原理是否可靠,但当要真正做成一台仪器,就要考虑结构设计、模块兼容、用户操作体验乃至成本。

精密仪器中试平台总经理陈铁强解释了这种合作的精髓:初创公司只需提供核心技术的“火种”,而中试平台则扮演“助燃剂”的角色,负责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的全过程。

产品的开发与验证、试制与测试、协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中试平台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对向章敏而言,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催化剂。

很快,向章敏的核心技术价值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产研院”)见证其技术的快速成熟后,果断追投了18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

“这怎么做到的?”

背后站着一众“科技红娘”

产品不被市场认可,是悬在所有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如今,向章敏并不着急。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拳头产品就已历经三次迭代,多个意向客户正在洽谈当中。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

“我认为,佛研院就是最大的特色,就是技术经纪人!”说到这,陈铁强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他说的是佛山产研院技术经理人,这一角色的设立,旨在通过“伴随式”孵化服务解决团队创业难的问题。

图片

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工作人员操作机器生产零件。(受访者供图)

与向章敏的科学家气质截然不同,陈铁强身上有种企业家的特质:沉稳持重,胸有丘壑。

“你可以想象为,我们整个佛山产研院,就是一个由众多‘技术经纪人’小分队组成的超级联盟。”陈铁强的这个比喻十分形象,“每个小分队深耕一个领域,精准服务一类客户,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技术转化力量。”

在企业设立阶段,佛山产研院就可协助项目团队进行股权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和公司治理等,甚至,它还可以是一位“天使投资人”,提供早期资金支持。

以向章敏的谱味科技为例,除自行寻找的客户,技术经纪人团队也主动为其对接风味要求严苛的食品行业企业,从而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位。

平台负责人的身份之外,陈铁强本身兼任着供应链经理人俱乐部(SCOM)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负责人,积累了深厚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与人脉。

图片

精密仪器中试平台总经理陈铁强。(受访者供图)

这使得向章敏的公司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研发模式:让潜在客户直接参与产品研发与迭代。这种深度定制的研发方式,使得设备一经完善,客户便能立即签约采购,产品无缝对接市场。

“整个过程比传统仪器厂商闭门造车后再推销产品的模式更为扎实有效。”陈铁强说,“其实我们的模式很简单:技术从客户的需求中来,产品到客户的应用中去。”

佛山是广东的制造中心之一。但制造业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现实:占比超过九成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面对这一痛点,广东已下好“先手棋”。

2018年,佛山产研院由广东省科学院和佛山市政府共建,成为以“科技+产业”为鲜明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而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则是佛山产研院建设和运营的实体。

整个支持体系分为三个层面。顶层是广东省科学院,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输入;中间层佛山产研院,负责对接和育成孵化、资源整合;执行层则是中试平台,负责具体的产业化工作。这三者形成了一个“源头-中枢-落地”的完整链条,目标只有一个——让精密仪器技术快速走向市场。

陈铁强说,中试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科研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程产业化服务;二是仪器代理商及渠道商,提供需求响应与售后支持;三是仪器生产商,提供研发、生产及代工服务。

其中,第一类需求最为集中。在佛山产研院背后,是广东省科学院近4000名科学家。在陈铁强看来,这是其中试平台的核心优势所在。

此外,精密仪器中试平台旨在推动解决科创团队及待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研发资金不足、中试验证困难等问题,秉持公共服务理念,其定价策略亦秉持一定的公益原则。

陈铁强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当时西安交大的华拟智能机器人团队在研发一款机器人时,遇到了面部结构件强度不足的问题。他们找到了中试平台,后者为其很好地解决问题。

一套市场价700元的结构件,中试平台用更优的材料进行3D打印,还以500元的成本价,制作了两套。这种远超预期的服务让对方惊叹不已,连连追问:“这怎么做到的?”

陈铁强将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归结为“资源整合”而非“重资产投入”。平台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生态。

“我们的优势在于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他形容平台本身就是一个高效的资源调度中心,根据客户需求,精准匹配合适供应商,而这些被整合的供应商,反过来又构成了服务其他客户的资源池。“这种双向流动的生态,让我们能以低成本、高效率响应市场。”

“科学要落到地方,服务生产”

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坐落于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拥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专业化中试验证场地。平台配备了柔性CNC加工、检测分析及试验验证等全套设施,并通过提供“中试+办公”的一体化空间,有意识地构建产业聚集区,以促进协同创新。

向章敏的公司设在3楼,陈铁强所在的中试平台办公地设在5楼。两层楼的距离,让技术沟通变得像“串门”一样简单。

近年来,园区的高入驻率导致部分场地已达到物理负荷极限,无法承载更重、更大的设备。为突破场地限制并满足企业需求,陈铁强透露,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已启动扩张计划。总部将落户禅城张槎街道海口智能园,并在南海三龙湾宜安科技园布局广东省科学院自主无人系统中试验证平台(低空经济关键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未来,精密仪器中试平台还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多个区域性分中心。而这一布局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以精密仪器为核心的广东省产业协同网络,推动佛山乃至大湾区精密仪器产业生态的整体跃升。

今年6月,工信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中试平台培育名单,该中试平台成功入选。陈铁强认为,这将进一步加速精密仪器产业在佛山的集聚和发展。

去年5月,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仁俊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提到,广东省科学院在佛山、珠海、江门,汕尾、湛江都有类似的研究院,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科学最终还是要落到地方,让科技真正服务于生产,服务于老百姓的需要。”

有了中试平台的加持,对于产品投入市场的前景,向章敏透露着一种笃定的光芒,“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他计划用前三年时间扎稳根基,“四到五年后开始盈利,五到十年间进入爆发期,十年左右销售额破亿……”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思琦 张婷

设计:沈淑婷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