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体量国内排名变动、新旧动能转换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超大城市应该怎么做?最近两年广州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从去年一季度的3.6%降到去年前三季度的2.0%,再逐步回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1%、追平全省增速,广州用近两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经济U型反弹曲线。尽管截至目前增速依然略低于全国和其他一些城市,但广州经济离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已经越来越近。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仔细分析这条U型反弹曲线何以形成,背后既有广州科创资源和改革精神等因素的厚积薄发,又有地方债务水平健康、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综合功能均衡等因素的强大加持。用一句更为通俗的话解释,广州的长期主义终于获得了回报。
“广东要和自己比,要注重研究解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指明方向,这一战略论述对于广州也完全适用。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广州的对手是别人还是自己?面对挑战,是求诸己还是求诸人?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广州科创迎来价值重估
何小鹏作为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的压轴火炬手。
作为曾经多年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近两年广州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碰到的头号新课题是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因为前期转型动作偏慢,去年以来广州汽车产业也持续承压,成为影响全市经济表现的主要因素。
而从今年开始,随着小鹏汽车的快速成长和广汽集团的系统变革,广州汽车产业的转型步伐也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的单季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7%、16.7%、41.1%,呈现逐步抬升趋势。
特别是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的强势表现、销量连续打破纪录,成为广州汽车产业转型中的一抹亮色。
尽管从总量上看,小鹏汽车全年30万-40万辆的产销量比老大哥广汽集团200万-250万辆左右的体量仍有明显差距,此消彼长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缺口,但是假以时日,随着小鹏的快速成长和广汽集团大刀阔斧的变革转型,广州汽车产业的转型之路终将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除了小鹏汽车的快速成长,今年广州领先全国的自动驾驶也不断迎来喜讯,除了两大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同时迎来了港股上市之外,小马智行还参与了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的无人驾驶传递火炬环节,向世界展示了广州汽车科技的含金量。
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这一批科技企业背后是广州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厚积薄发。
作为华南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广州拥有84所高校,总数居全国第二,还集聚央省级科研院所41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4家,当丰富的科研资源碰到产业变革的大机遇,一批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以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例,近年来前者诞生了UC优视和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硕士期间也是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求学。而后者则培育了研发出全球顶尖抗癌药的国内明星药企康方生物的创始人夏瑜,此外还有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斌、酷狗音乐创始人谢振宇等人。
尽管这些科技人才根据个人的发展规划未必全部都留在广州创业,但只要整体人才池的数量足够多,留下来的部分也足以成为支撑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强大力量。
11月5日,当小鹏用仿生脊柱、弹性体新材料、全包覆柔性皮肤、大模型训练等关键技术打造的全新机器人IRON在舞台上迈出近乎真人行走的步态时,不仅小鹏汽车打开了“不仅仅是车企”的想象空间,广州科创实力也迎来价值重估的高光时刻。
在十五运会火炬传递环节,当何小鹏跑出广州最后一棒、成为港澳广深四城中唯一以科创企业家身份压轴时,全世界都看到了广州“ALL IN科技”的决心。
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背后的支撑因素
随着冼村最后两栋村屋被拆迁,历时15年的旧改僵局得以顺利破解。
在今年以来经济U型反弹曲线的背后,城市更新成为广州经济快速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广州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能够顺利推进的背后,三个支撑因素不容忽视:健康可持续的地方债务水平、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外来务工人员包容开放的态度。
先看健康的地方债务水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6482.8亿元,其中市本级3224.9亿元,严格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和国内经济体量相近的城市相比,广州的各项政府债务指标都更为稳健。
事实上,近年来广州市财政部门多次表示全市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底数清晰、管理规范,是全国债务风险最安全的绿色地区之一。
正是凭借良好的地方财政状况,广州才能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项目申请中获得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最终成为全市经济转型换档期间的压舱石。
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创新精神则体现在2024年,广州出台实施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
在这部全国首创的地方条例中,广州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城中村改造的“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坚持城中村改造必须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化解城中村改造“改不动、改不好”困局提供了法律保障。
今年7月20日,随着最后两栋村屋顺利拆除,历时15年的天河冼村旧改迎来历史性时刻,1950栋村屋全部清零。这条全国闻名的城中村最终以依法动迁顺利破解僵局圆满收官。
作为率先在全国系统推动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城市,广州的开放包容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也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市场需求。
在本次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的活动中,六名外来务工人员合力传递火炬的画面更是成为广州展示城市温度的最佳宣传广告。
整体看,无论是健康的地方债务还是改革精神和包容开放的胸怀,这些事情在短期或许难以转化成直观的经济数字,但是在长期主义的视角下,坚持做对的事情终将获得回报,而这正是广州的可贵之处。
今天的广州和以往相比,前三季度4.1%的经济增速或许并不快,但是拆解复杂难题的答题能力毫无疑问的提升了,穿越周期的闯关能力也经受了实战检验。无论未来的产业风口怎么吹,广州最大的竞争对手始终只有自己,只要坚持在自我加压中寻找突破,广州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必将取得胜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魏凯
编辑: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