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金融大会聚焦|周延礼:保险业担当安全与发展基石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11-19 21:52
图片

11月19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在深圳前海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是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旨演讲环节,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聚焦“金融强国建设中的保险业使命”,系统阐述了保险业在统筹安全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夯实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面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保险业需从传统风险补偿向全周期风险管理升级,成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民生安全网的“稳定器”。

pbig&fs=5569366

周延礼强调,当前国际竞争加剧、风险挑战错综复杂,保险业需紧扣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他透露,大湾区金融政策矩阵已初步形成——2023年2月前海改革方案落地,2025年5月“金融30条”深化跨境试点,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协同发力,为保险业开放提供制度支撑。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方面,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科创保险通试点、跨境车辆保险互联互通等创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跨境征信合作为例,三地居民开户、支付、就业等民生金融服务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试点、航空保险中心建设等举措正推动大湾区成为金融开放“试验田”。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周延礼提出保险业需精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针对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应扩大首台套装备保险覆盖面,构建“研发+生产+责任”全链条保障体系;对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则需创新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险等产品。他特别提到深圳的创新实践——一家科技企业仅知识产权注册量就达5万件,保险机构通过定制化方案帮助企业抵御技术迭代风险。此外,通过共保体、再保险等机制分散重大项目风险,保险业正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屏障。

绿色转型领域也成为保险业发力重点。周延礼指出,保险资金可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长期资本工具,支持风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项目,并将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他呼吁加快推广环境责任保险,建立“保险+监测+溯源”联动机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在广东市场规模已达37万亿元,其长期投资价值有望在绿色基建中释放更大效能。

民生保障层面,周延礼强调保险业需应对人口老龄化、新业态就业等社会变革。他肯定深圳“惠民保”试点经验,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运营成本,覆盖阿尔茨海默病专项保险、新业态群体意外险等空白领域。在农业农村领域,价格指数保险、期货风险保障等工具正逐步覆盖农民生产生活全链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对于风险防控,周延礼提醒需构建前瞻性监管体系,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利用遥感、大数据建立灾害数据库,强化洪涝、公共卫生事件等巨灾保险模型,从源头上防范利差损风险。”他表示,保险业需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筑牢金融安全底线。

演讲最后,周延礼呼吁保险机构把握“十五五”规划机遇,以“风险减量管理”新思维服务国家大局:“从芯片攻关到养老保障,从跨境基建到乡村振兴,保险业应成为安全发展的护航者。”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罗曼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