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秋日之珍”精品展暨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于11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新保利大厦正式启幕。中国书画、古代书画(含古籍)、中国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名酒五大门类、百余件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汇聚京城,在新保利大厦铺陈出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景。
开幕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保利文化副总经理、北京保利拍卖副董事长姚睿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于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保利拍卖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成长为累计成交超千亿元的亚洲领军拍卖行。二十年间,我们多年蝉联全球中国艺术品年度拍卖成交额冠军,成交过亿元拍品40余件,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各项世界纪录50余次,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突破成交规模、刷新拍卖纪录、巩固提升全球市场地位的过程中,贡献了关键力量。站在二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保利拍卖坚决贯彻落实深化合规要求,主动与国际艺术品交易规则接轨,致力于打造真正公平、公正的艺术品交易环境,为广大藏家、行家提供更加规范、更加放心的艺术品拍卖服务。”
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艺术总监/顾问殷华杰。
本次精品展中,中国书画与古代书画两大板块相互辉映,共同呈现出保利深耕二十年的学术脉络与艺术担当。正如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艺术总监/顾问殷华杰所言,中国书画部始终以传承中华文脉为己任,以虔诚与敬畏的心情,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呈现于广大藏家面前。本季秋拍中国书画精心准备了1000余件作品,以五个专场呈现。本次亮相的傅抱石1958年创作之《蝶恋花·游仙词意》第四、第五本,既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极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篇章,也是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攀高峰的代表性巨制,尤为值得关注。
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资深业务专家刘锦锦。
与此同时,古代书画板块亦带来焕新的策展视角与重磅作品。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资深业务专家刘锦锦透露,古代书画日场会特别推出融入生活美学理念的“格物”专场,以更贴近当代审美的方式诠释古代艺术在当下的生命力;夜场则集结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不乏藏家秘藏多年、首次面世的精品,甚至包括曾长期为博物馆典藏级别的佳构。整体质量整齐且层次鲜明,构成一场跨越时代、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审美的古代书画盛宴。
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瓷器造像工艺品部总经理李嘉伟。
中国古董珍玩瓷器造像工艺品部总经理李嘉伟表示,本季精品展以更系统的方式呈现盛清宫廷艺术的高度与气象。“出凡尘——望星楼典藏盛清三朝御瓷”中的清代彩瓷之冠——雍正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领衔亮相;同时,“禹贡”专场亦集结康熙宫廷艺术的重器,其中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成套尤为瞩目,可谓专题中的扛鼎之作。这批名品的集中释出,展现了古董珍玩板块在器物学、宫廷艺术与市场标杆方面的深度积累。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谭在江。
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谭在江则分享了现当代板块的全新亮点:本季以三大核心板块呈现整体图景——二十世纪油画先驱的经典名作、50-60后艺术家的中坚力量以及70-90后艺术家展现时代活力的新锐创作,全面勾勒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多元生态。
《蝶恋花·游仙词意》领衔中国书画板块
展览现场。
中国书画部精心呈献诸多大师名家精彩佳作,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傅抱石1958年精心创作的《蝶恋花·游仙词意》系列中第四及第五本。
傅抱石 《蝶恋花·游仙词意》 第四、第五本 设色纸本 立轴、镜心 1958年作 146×93.5cm(第四本)、159×93.5cm(第五本)
《蝶恋花·游仙词意》系列是主席诗意题材中,傅抱石最用心的创作。其中,第五本作为极具典型意义的一件,是最真实表现傅抱石个人对《蝶恋花·游仙词意》诗意画创作理念的,傅抱石独创的将人物画和山水画结合的革命浪漫主义稀世杰作。第四本上记录着创作研讨会修改意见,从创作背景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画坛对中国画变革的认识和重视。此套作品完美体现了傅抱石在构思、酝酿、成型、定稿的整个创作心路历程,为傅抱石根据毛主席《蝶恋花》词意而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该题材傅氏序列中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成为书写历史图像的一个有益记录。一甲子后,它得以重现,弥足珍贵。
展览现场。
张大千 《番女掣厖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104×65cm
张大千博物馆级珍罕名作《番女掣厖图》也在本季秋拍中亮相。《番女掣厖图》作于1945年,画面上描绘两位身着一袭艳丽红色藏袍蹲坐的藏女,一只黑犬趴伏在前,少女面部及衣纹勾勒用笔细谨流畅,气息高古;艳丽服饰使用大面积的矿物质红色敷染,高贵典雅。张大千以“番女掣厖”主题作画屈指可数,本幅姊妹篇收藏于张大千后人手中。类似题材的《番女掣厖图》曾在香港2012秋拍中以3800万元高价成交,本幅刊载于1947年《雍华图文杂志》,曾为周大福创办人周至元的次子、知名“沉香大王”周树堂先生珍藏。经秘藏七十余年后首次露面,拍卖表现令人期待。
展览现场。
黄胄 张庆重旧藏《库尔班·吐鲁木大叔》 设色纸本 立轴 181×97cm 1976年作
黄胄1976年精心绘制并赠予新加坡著名爱国侨商、收藏家张庆重先生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尺幅近16平尺,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塑造出了崭新的人物形象,鲜明地揭示了老汉朴实豪爽的人物性格和心向北京、思念主席的内在情感,堪称时代宏幅巨制。
展览现场。
吴冠中 《珍赏集萃册》册页 设色纸本 32×44cm×14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吴冠中在水墨领域的探索已经成熟,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进入全新的创作高峰,作于1988年的《珍赏集萃册》正是这一时期画家心血的展现。是册共十四开,汇集了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经典题材,归帆、双松、春江水暖、雪山、江边新篁、月下玉龙雪山、瀑布、荷塘、九寨沟盆景海、鹦鹉天堂、周庄人家、石桥、水乡、归燕等,运用心中凝结的黑白灰理论、点线面的构成语言,以千锤百炼的笔墨,将丰富繁芜的自然景色凝聚为抽象的韵律,尽显“吴家粉本”之美。此外,其他重要私人珍藏、同一上款等特色专题亦将在日场中呈献,蔚为大观。
鲜于枢《赤乌行》卷、沈周《葵花图》卷惊艳亮相
古代书画部隆重呈献元、明、清三代百件隽永佳构,荟萃诸多市场珍罕名品巨迹。展品征集横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北美、日本等国家,不少书画作品皆为首度面世。
其中,两件张学良旧藏“定远斋”名品——鲜于枢《赤乌行》卷、沈周《葵花图》卷即将重磅领衔本次秋拍“仰之弥高”夜场,堪称双绝,焦点之选。
展览现场。
鲜于枢(1246-1302) 《赤乌行》 1298年作 手卷 水墨绢本 书心:23×93cm,题跋:23×120cm
鲜于枢与赵孟頫并峙为“元初双璧”,是作《赤乌行》卷书于大德二年(1298),为其晚年笔意酣畅之作,书风雄浑跌宕,运腕极见功力,查士标在跋中感慨“困学书此为至极”。卷上保留明张元祯题诗、永乐年间林环、名士何琮等题跋,清初先后被张孝思、笪重光、梁清标递藏,民国时期入藏张学良“定远斋”。鲜于枢作品传世真迹极少。偶见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市场流通寥若晨星。是卷曾著录于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并见于《元四大家》《鲜于枢》等权威出版,弥足珍贵。
沈周(1427-1509) 《葵花图》 设色纸本 手卷 画心:23×158cm 题跋:①21×10cm、②23×243cm、③22.5×56cm
同为张学良“定远斋”旧藏的沈周《葵花图》卷,一反寻常花草之趣,而寓“知均事君抱孤忠”的忠贞之喻。卷后有文徵明、王鏊二人长篇题诗,进一步阐发“忠葵”意象,使此卷超越寻常花卉画,成为明中期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写照。周天球、郭第等明清诸家题跋俱全,更有罕见王铎题跋。此卷经明代郭仁、吴廷,清代汪一夔递藏。沈周《葵花图》卷以葵心向阳寄托忠贞之志,将花鸟画提升为士大夫精神的象征,为吴门画派人文气节的典范之作。
陈洪绶(1598-1652) 《释迦说法图》 设色绢本 手卷 ①33×420cm,②29.5×107cm,③29.5×45cm
备受瞩目的王季迁旧藏——陈洪绶《释迦说法图》亦将现身本季秋拍。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画坛里程碑式的人物,以“高古奇骇”之风独步当时。《释迦说法图》不仅是陈老莲人物画的宏篇巨制,更因其深厚的遗民精神与显赫的递藏而价值非凡。卷后汇集“云门十子社”成员王亹、祁豸佳及其友人鲁㮚、唐九经(释弘度)题跋,其中唐九经自署出家法号“弘度”更为首见,学术价值极高。本卷由近代鉴藏大家何冠五、王季迁鉴藏,加之蒙特利尔美术馆的入藏记录,使《释迦说法图》卷成为一件来源清晰的博物馆级佳构。
许初(明)题、仇英(约1494-1552)画 《援琴高士图并琴赋》 1532年作 手卷 水墨纸本 24×266cm
此外,本次秋拍还将带来吴门代表人物仇英与许初的合璧之作《援琴高士图并琴赋》,源自一段艺坛佳话。许初与恩师尹竹庄之子汝文曾为同窗,交称莫逆。汝文雅嗜琴,酷好嵇康《琴赋》,故托许初录此长卷。在嘉靖壬辰(1532)孟夏之望,许初一日挥洒,成全书赋,并请挚友仇英补绘高士抚琴图,终成本卷——集师门之谊、艺林之缘于一体的《援琴高士图并琴赋》。后迭经陆心源、端方、汪士元珍藏。传承显赫,市场稀缺性极高,诚为众人难觅的铭心珍品。
展览现场。
台湾板桥林氏家族旧藏——文徵明于1551年《行书自作诗》卷,其作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其晚年所创《行书自作诗》卷为此次秋拍重要作品之一。是卷作为其八十二岁时书太湖秋色七律三首,笔意灵动而具山谷奇崛。端方在卷后题跋中盛赞其“衡山大书逼近山谷,最为难得”;叶恭绰亦评曰“劲拔流丽,政可谓缩之毫厘,拓之寻丈”,皆证《行书自作诗》卷笔力之精。是卷为台湾著名收藏家林朗庵、林柏寿旧藏,更有叶恭绰、沈瑞麟、张继等民国政学名流题跋,堪称文氏晚年巅峰之作。
展览现场。
更有晚明立轴作品:“奇崛书风”的典范王铎行书巨作《上摄山》轴,王铎作为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其作品以雄强跌宕、气势磅礴著称。此作笔法纵逸,收放自如,充分展现其“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的艺术理念。在明清易代的历史背景下,王铎书法既承袭二王正统,又突破传统束缚,与同时期崔子忠的人物画共同构成晚明艺术复兴。崔子忠绘《唐人宫女》轴,他作为明末重要人物画家,与江南的陈洪绶齐名,并称“南陈北崔”。二人共同代表了晚明人物画的巅峰。崔子忠绘画中常隐含道德隐喻与遗民情怀,符合明末文人“画以载道”的审美追求。《唐人宫女》轴融合了古意与个性,在当时摹古风气盛行的时代中独树一帜。其艺术直接影响了清初“金陵画派”及部分职业画家,但因其传世作品稀少,真迹尤显珍贵,在艺术史研究中具有“标本”价值。上款人为“玉仲”,上海博物馆藏崔子忠绘《洗象图轴》轴亦为此人上款,是作更有王崇简题诗。著录最早见于清代李佐贤《书画鉴影》(1871),后为瑞典学者喜龙仁《中国绘画》收录,民国时期出版于《考槃社中国名画选》;此作曾为日本实业家武居綾蔵旧藏。
明末清初书画展现了遗民画家在摹古中寻求创新的艺术探索。宋天麐《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作为清初临古典范,此卷作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是宋天麐据其曾亲睹的“子久富春山图”真迹摹写而成。虽为临本,然笔墨浑灏坚凝,规模具备,深得一峰道人神髓。经狄学耕、狄平子父子及袁安圃递藏,卷首得狄平子题引首,卷后有吴伟业题跋称“笔墨淋漓,仍出之以高简”,画上流露其真挚长题为研究黄公望名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与之呼应的萧云从《秋林送别》卷则体现了遗民画家的精神世界,此作经张厚谷“碧葭精舍”宝藏,褚德彝题引首,严长明、张厚谷题跋,作品借宋末遗民故事抒写胸中块垒,“后世景高风,岂知当世苦”的诗句成为清初遗民艺术的深刻注脚。
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亮相
“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也同期亮相北京。《偃松图》为北宋文豪苏轼传世画作,曾入藏清宫,并编入《石渠宝笈》,被乾隆皇帝列为上等。作为北宋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苏轼的画作存世量极为罕见。
《偃松图》为纸本手卷,卷后有元末明初大儒张谦、朱惟嘉、郑伯固等题跋,经明代项元汴、李日华李肇亨父子鉴定收藏,入清归康熙辅政大臣索额图长子索芬所有,后进入内府,乾隆时著录于《石渠宝笈》,贮御书房,列为上等,清末始流出宫禁。乾隆皇帝对此图宝爱有加,三次题跋,两度临摹,并命群臣唱和题咏,书于卷后。此图笔墨超逸,造型古怪,既可见偃松之苍劲傲骨,更蕴含苏轼历经宦海沉浮后的精神气象。与现存苏轼名下《古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同为东坡精神图像中最具符号性的不朽名作。
苏轼 《偃松图》 水墨纸本 手卷 引首:30.5×97.5cm 画心:30.5×91.5cm 题跋:30.5×260.5cm、30.5×260cm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中,有经鲍桂生、沈德寿、曹仲英等递藏,且二次出版、一次展览的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以及(传)元人吕敬甫《花卉草虫》、文徵明《行书潇湘八景》、机构返还的王文治《行书诗卷》,还有目前公私藏所见尺幅最大的何绍基《篆书四屏》。更有一批整齐精彩、多以无底价起拍的明清红金扇面,北京文物商店旧藏对联数幅,及明清道释题材作品,以飨藏家。
“格物——葆真堂专题暨艺术生活专场”共计136件作品,以书画、茶饮、文玩、家具融入现代家居生活为基点,使藏家所得可玩、可赏、可用、可存。“葆真堂”主人此次倾情奉献多年来蒐集佳品共计24件,均以无底价上拍。如汪承霈《仿宋人设色花卉翎毛草虫扇册》共计十二帧,设色明丽,活色生香,为清代关冕钧所藏,后归张学良所有,流传清晰,著录累累。“葆真堂”专题另有多件趣味性、观赏性、故事性作品呈现,实为难得。其他书画类作品如佚名《秋夕诗意图》、伊秉绶《“容膝易安”匾额》、陈洪绶《驱邪去害图》、沈周《茂树清泉图》等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生活的象征意义。
陈洪绶(1599-1652)《驱邪去害图》57×29cm 设色绢本 立轴
茶饮类拍品共计28件。茅台酒以1992-1994年贵州茅台酒和2008年贵州茅台酒陈年为代表,共计12组;茶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陈茶普洱为主,共计10件,质优价廉,物美心恬。另有“绿雪芽”品牌6件,此品牌特级品质白茶,为业内赞誉有佳之品。
文玩类作品有古董用具和新作紫砂器两类。“庆宜堂”制斗彩落花流水卧足杯、哥窑葵口杯、德化窑白釉杯可用于品茶之器;陈国治“摹王振鹏《鼓琴图》秋葵绿釉灯笼瓶”作为琴房之装饰,彰显主人琴房之格调。新作“黄金锻泥刻八大山人游鱼水盂”等紫砂器更适合主客交流处理废弃之物之用。
三件现代家具皆为“半木”品牌主人吕永中灵感迸发、奇思妙想之作,符合人体工学的同时,更凸显审美气质,优雅低调,卓尔不凡。
汪承霈 《仿宋人设色花卉翎毛草虫扇册》(12选4) 16.5×49×12 设色金笺 册页(十二开)
此次古籍文献部荟萃十余个同一藏家专题,收罗张伟旧藏名家学者明信片与新文学典籍、废名先生自用书卷、梨园专题汇陈德霖、程砚秋、梅兰芳等名伶遗珍,更有大方先生诗稿墨痕、黄节等晚清民国名士尺牍,以及杜健秋先生自用医书珍本等。诸藏皆源出可考,既蕴学术真趣,亦具收藏价值。
预展现场。
望星楼典藏“神龙重现”
中国古董珍玩部本季以望星楼典藏盛清三朝御瓷及“禹贡”专场重要宫廷艺术双主题领衔,呈现诸家珍藏的重要明清瓷器及明清御制珍玩,此外还有造像、古代及当代玉雕、紫砂茗具、文房陈设等众多门类,以期全方位、全门类给广大藏家呈现一场古代美学的盛宴。
预展现场。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 “雍正年制”款 D:14.5cm,H:6cm
望星楼典藏为本季亮点,专场将呈现盛清三朝御瓷九件,其中清雍正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可为清代彩瓷之冠,内廷画师以神工妙笔,将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熔炼艺术移绘到白皙明润的瓷胎上,其釉彩精妍,画风清雅,学界将珐琅彩誉为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以本品观之,当是确评。雍正珐琅彩流通领域凤毛麟角,本品于望星楼典藏逾三十年,本次神龙重现,值得藏家格外关注。
展览现场。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 D:6.5-6.6cm(12只)
此外,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成套为“禹贡”专场中康熙宫廷艺术专题的扛鼎之作,收藏成套的十二月令花神杯可以说是很多藏家的终极梦想,检阅海内外近四十年来的艺术品交易记录,可流通的成套康熙五彩花神杯共计四套,其中一套在2020年以逾1.3亿元高价,经北京保利拍买入藏龙美术馆,本次秋拍呈现的这套则极具性价比,值得特别关注。
展览现场。
重要家族委托历来是拍场上最璀璨的巨星,此类委托不仅为市场注入稀缺资源,还强化了艺术品的历史延续性。“逍遥座——名藏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专场将推出重要家族和私人藏紫檀黄花梨家具20余件套;“会到无声——过云楼暨诸家古琴藏珍”专场由过云楼藏北宋苏东坡制“玉涧流泉”琴领衔,夏莲居、叶梦草等大家藏琴亦重磅登场;“醉花荫——海内外名藏漆器”专场汇集海内外所藏元明清漆器珍品,以流存海内外的著名机构和家族传世精品为主体,或素影清晖、或重芳叠绮,尽显绚丽。“碧纱窗·书斋长物”高端文房专场亦将呈现名家递藏的清供文玩与书斋雅器,以文人逸趣照见百年书房风雅,成就年度压轴之选。
呈现现当代艺术发展多元生态
此次秋拍,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为藏家呈现多件二十世纪第一代、第二代中国油画本土化先驱作品,如吴大羽《无题 I-267》、常玉《戴玉戒的女士》、颜文樑《上海豫园》、关良《山区风景》、孙宗慰《塔尔寺金瓦寺》、苏天赐《江南水乡》、李斛《三峡夜航》、祝大年《龙虾与鱼》、韦启美参展88年人体大展的《魔术师》等代表性作品,共寻前辈为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与多元探索路径。
预展现场。
颜文樑 《上海豫园》 1964 年作 纸板油彩 18×25.8 cm
朱德群《八仙山》《友人画像》等重要作品,分别代表其艺术生涯早期和晚期的艺术成就,展现艺术家东方智慧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融合的视觉张力。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爱丽丝·尼尔的早期珍罕之作《碗里的青椒》也将于本季拍卖亮相。
预展现场。
爱丽丝·尼尔 《碗里的青椒》 1928年作 布面油彩 46×59.1cm
在50-60中坚力量板块带来张晓刚继“血缘”系列后的重要作品《大桥》,以及方力钧、张恩利等反映个人创作哲思的代表作。
中西绘画观念的碰撞是长期研究的主题,本次拍卖将邱世华、沈勤、梁铨、秦艾等艺术家作品置于同一专题,展现传统媒介与当代语言融合后的东方美学。
在70-90年轻艺术家板块聚焦市场热门艺术家欧阳春、彭斯、宋琨、夏禹、鞠婷、赵赵、冷广敏、崔洁、肖江等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引领和重塑藏家对“新绘画”概念的理解与认知。
展览现场。
此外,本季秋拍与机构联合呈献名酒专场,汇聚三大品类传世珍酿。中国酱香典范茅台酒领衔登场,涵盖稀缺年份原箱珍品与特殊纪念款。威士忌臻品齐聚,包括备受追捧的限量系列,更有世界名区红酒闪耀亮相,从百年名庄经典年份到新锐产区标杆之作,出处显赫且流传有绪。
展览现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