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在多学科通力协作下,成功实施了一例高难度的三期中心型肺癌切除手术。胸外科医疗及护理团队专业细致、全程守护,彰显了“医护一体、快速康复”理念。
肿瘤紧贴“生命线” 精准评估破困局
一年前,60岁的张先生(化名)在当地一家医院被确诊为三期中心型肺癌。更棘手的是,肿瘤的位置极其凶险,如同藤蔓般紧紧缠绕着主宰生命血液的肺动脉和负责呼吸通气的支气管。
张先生没有放弃,他积极地进行免疫联合化疗。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奇迹出现了——肿瘤明显缩小,从三期降至二期!全家人都为之振奋。然而,当再次满怀希望地寻求手术机会时,冰冷的现实再次袭来:尽管肿瘤缩小,但与肺动脉、支气管的粘连依然紧密。当地及周边多家医院胸外科在详细评估后,认为手术风险太大。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继续接受内科免疫化疗3个疗程。完成总共7个疗程的免疫化疗后复查CT,肿瘤仍然存在,后续治疗效果不再明显。
张先生一家了解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赵健教授及其团队对疑难病例诊治经验丰富。抱着一线希望,张先生来到该院。接诊后,赵健教授高度重视,并没有急于下结论。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对待这种病例,其他团队认为困难的手术,肯定有一定道理。所以我们要分析困难在哪里?手术有没有价值,能否达到R0切除,能不能尽量保证手术安全?”
科室首先组织团队,为张先生启动了先进的AI智能影像评估系统。通过对张先生的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深度学习和精确测算,AI系统清晰地勾勒出肿瘤与血管、支气管的复杂解剖关系,并进行了虚拟手术规划。
结果显示:技术上可以使用锐性分离技术挑战致密粘连,再行“肺动脉联合支气管袖状切除或成形术”,有望在彻底切除肿瘤(达到R0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的肺组织,避免全肺切除带来的巨大功能损失。
为确保诊疗安全,胸外科联合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手术麻醉科等进行多学科诊疗。专家们对AI评估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详尽分析了术中术后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最终,多学科诊疗团队经综合评估一致认为,手术方案具备可行性,且是帮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选择。
攻克“手术禁区” 刀尖精准施治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在手术室内打响。
手术台上,患者情况与术前判断几乎一致,肿瘤与肺动脉、支气管形成致密粘连,普通方法无法分离。赵健教授展现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外科技艺:
先游离肺动脉主干并套上保险装置进行保护,避免术中大出血;再精细分离粘连,精准游离、切除受侵肺动脉与支气管,随后吻合健康血管及支气管,同步送检组织确认无肿瘤残留。最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的双重目标。
“疑难病例的手术治疗,护理团队必须成为最坚实的后盾。”胸外科一区孙梅辉护士长表示,“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术前、术中、术后将每一个潜在风险点转化为可执行的护理预案,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让患者平稳度过恢复期。”
根据AI评估结果和手术方案,护理团队围绕“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启动了系统性的全程护理干预:Prehab(预康复)→手术治疗 →ERAS(快速康复)→Rehab(康复),为手术安全和术后快速恢复奠定坚实基础。包括:
呼吸道管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锻炼(ACBT),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全力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按计划进行活动及呼吸康复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定时评估疼痛程度,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确保患者舒适度,促进早期活动。
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适时拔管。
全面生活护理:从口腔清洁、伤口观察,到协助进食、排泄管理及皮肤护理等。护理团队安全照护每一次安全进食、每一次顺畅呼吸,每一次主诉的及时处理,都是康复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早期活动指导:术后第1天即指导患者床上活动,第2天协助下床站立,第3天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有效预防了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调整饮食,确保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护士们不仅教我怎么锻炼,还耐心解答我所有的担忧,让我有了信心。”张先生在术前说道。护理团队缓解了患者和家属的焦虑与恐惧,帮助其建立正向治疗预期,增强了治疗依从性。
出院时,张先生脸上重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属动情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医术高超,护士们更像家人一样贴心负责。是你们给了我家人第二次生命。”
出院后,护理团队继续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居家康复锻炼和注意事项。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康复良好;一个月后返院复查时,张先生高兴地说:“恢复得几乎和正常人一样,能走能吃!”
记者了解到,像张先生这样被认为“不能手术”的复杂病例,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已成功完成多例。无论是侵犯大血管的复杂肺癌,还是复杂食管癌,或是压迫心脏的巨大纵隔肿瘤,胸外科团队都已建立起成熟的术前评估、术前规划、术中处理方案和完善的围术期管理体系。尤其是近年来,“AI+手术规划”与“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为复杂手术提供了更大的安全保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