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南海之滨,深圳宝安欢乐剧场。当最后一缕圣火的光芒融入满天星斗,当新创歌曲《欢迎常到湾区来》的歌声随海风飘向远方,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这并非一场传统的“体育场内告别”,而是一次以“星辰大海”为名,以整个城市为舞台的“全景盛典”。它打破了空间的壁垒,融合了科技与人文、体育与艺术、传统与未来,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与情感交织的盛宴,也为十五运会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终章。
以城为幕 演绎湾区盛景
据了解,本届全运会闭幕式最大的突破,在于其颠覆性的呈现形式。它首次走出封闭的体育场,拥抱广阔的自然与城市空间,打造出“城市全景闭幕式”。海天为幕,城市为景,这种“破框”之举,本身就深刻呼应了深圳这座改革先锋城市敢闯敢试、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核。
闭幕式以“一张白纸破水而出”的创意舞美拉开序幕,寓意着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上,一切皆有可能,梦想从此启航。随后的文体展演如同一部宏大的乐章交响曲,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有乡愁与温情。在《遥远的歌谣》中,水波光影映照着岭南屋檐,孩童纯净的歌声《渔歌唱晚》带领观众感受萤火虫翩飞和漫天星辰闪烁,展现岭南生活的安宁美好。这里有奋斗与激情,《闯海逐浪》以充满力量的舞蹈,不仅再现了热血儿女们闯海逐浪、奋勇前行的时代精神,更以激昂的音乐与立体全景式的舞台呈现,奏响了一曲奋进的时代强音。
这里更有科技与未来的震撼对话。表演者们与机械臂、机器人共舞,裸眼3D、“液态画布”等前沿技术构建出一个奇幻的视觉空间,艺术化地展现了科技发展与生态人文共融的时代风貌。
圣火传情 定格温情终章
圣火的熄灭,是每一届盛会最动情也最富仪式感的环节。在十五运会闭幕式上,这一时刻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圣火与传承”。
文体展演后,现场气氛转向庄重与温情。在15位大提琴演奏家低沉而悠扬的伴奏声中,主火炬塔上的火焰不再激烈跳动,而是随着舒缓的灯光,逐次、轻柔地熄灭。没有宏大的悲壮,只有一种温暖的告别,如同一位老友在星空下的轻声细语,将拼搏的激情沉淀为永恒的记忆。
圣火虽熄,精神长存。紧接的会旗交接仪式,标志着全运会进入了新的周期。当千架无人机腾空,在夜空中编织出壮丽的“星辰大海”图案,海面上的绚烂烟花竞相绽放,与空中的光影图景交相辉映,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如同梦幻仙境。这一刻,体育之火化作了漫天星辰,照亮着未来的征途。
青春聚力 闪耀奉献荣光
十五运会闭幕式,不仅属于赛场上的体育明星,同样属于这些在聚光灯外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和充满活力的青春面孔。
深圳歌剧舞剧院作为本土文化力量的杰出代表,承担了闭幕式第六篇章《幸福家园》的合唱及部分尾声表演。剧院院长助理马腾坦言,从接到任务到正式演出,数月的筹备过程里,38名团队成员面对首次接触的水面舞台,最终克服了安全风险与演出难度,以完美表现征服了挑战。这次经历,不仅是一份荣誉,更为团队积累了应对国家级大型晚会的宝贵经验。
而闭幕式暖场表演里,深圳少年警营乐团的58名少警队员,以一曲气势磅礴的行进乐《钢铁洪流进行曲》,展现了大湾区少年的卓然风采。据悉,为了这一刻,他们牺牲了国庆、中秋长假,在警校进行了为期9天的高强度集训。团队中,来自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的张若心,每天“披星戴月”地往返于家校与训练场之间,曾一度想放弃,但最终选择坚持。当她站上闭幕式舞台后,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眼底闪烁的荣光:“原来坚持真的能让梦想开花。”
正是这些台前幕后每一位参与者的全情投入与无私奉献,共同铸就了“星辰大海”的璀璨。他们与运动员一样,都是十五运会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者。
十五运会已然落幕,但“星辰大海”的征程永无止境。这场创新、温情、充满活力的闭幕式,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文体展演,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言。它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自信与科技实力,传递了中华体育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更激发了年青一代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而共同奋斗的豪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吴春熠 黄璐 吴灵珊
图片:新华社、深圳公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