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海口经济圈”“海口-湛江”旅游文化多面对话会在海口举办。本次活动由海口、湛江两地旅游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琼湛两地行业代表共同参与。现场设置的视觉展区以图文形式联动呈现湛江滨海风情与“海口经济圈”独特景致,生动勾勒出琼州海峡两岸一衣带水、资源互补的文旅新图景,为区域文旅消费协同发展凝聚共识、共商大计。
“海口经济圈”“海口-湛江”旅游文化多面对话会合作倡议仪式。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洪强在会上提出共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深化文体旅融合、完善低空交通与服务保障等具体设想,强调湛江将秉持“海南所需、湛江所能、共同发展”原则,与海口相向而行,携手激活琼州海峡文旅合作新动能。
琼州海峡。
作为琼州海峡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湛江正借助交通升级放大区位优势——随着广湛高铁即将通车,湛江至广州车程将缩短至90分钟,这一交通利好不仅增强了湛江的辐射能力,更推动其从“游客过往通道”向“文旅消费目的地”转型,跨海旅游走廊建设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抓手。
依托“一核、一带、两廊、三极”的发展格局,湛江文旅资源禀赋持续释放价值。2024年,湛江接待游客2440.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8.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1.3%,亮眼数据背后是历史活化、业态创新与农文旅融合的多元发力。
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域,湛江通过“政府为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多元共建模式,推进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霞山法式风情街区、雷州曲街等活化改造,其中赤坎区编制《赤坎古商埠保护与开发更新规划暨城市设计》,确立“建筑+环境要素+空间肌理”的风貌保护框架。
业态创新也是湛江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向。赤坎老街景区打造了集非遗民俗、原创手作、特色美食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文化集市,并推动夜市开放常态化。金华金钩、南渡窑、阿婆田艾籺等非遗项目入驻,推动文化消费提质升级。
赤坎老街。
湛江还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其中国家级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灯楼角及曲界镇菠萝的海景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标杆。同时,湛江以乌石渔港、天成台滨海大堤为载体建设休闲垂钓基地,依托特呈岛旅游资源打造近郊休闲垂钓目的地,“住民宿、吃海味、玩海趣”的渔家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标签。
品牌建设层面,“鲜美湛江”文旅IP持续升温,湛江湾文化旅游节、海洋周、开渔节等特色活动常态化举办,2024年国庆期间推出的“跳水娃”赤坎文旅IP及系列周边产品,更收获市民与游客广泛好评。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文旅发展筑牢支撑。湛江正构建“1+4+40”机场体系,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雷州通用航空基地已全面进场施工,徐闻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目前已开通两条特色低空旅游航线,计划建设特呈岛低空经济文旅项目,打造“低空+数字+零碳”旅游新模式,让游客从空中视角领略海滨风光。海上交通方面,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等关键伙伴的参与,为“交通快线”拓展与客源输送提供了有力保障,海陆空协同的交通网络为跨海旅游走廊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琼湛两地文旅对话,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方向——双方将设计四条主题线路,串联两地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琼州海峡跨海旅游黄金通道;同时共同培育“横渡琼州海峡”品牌赛事,联动举办演艺活动,推出“跨海免税专线”,推动区域文旅资源深度整合。
未来,随着跨海旅游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湛江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全力实现从“交通流”到“消费流”的实质性转变,致力于成为华南地区文旅发展新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南都N视频记者 丁治加
实习生 张柏闻 戴紫阳
编辑:丁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