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人寿发布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保费收入4422.99亿元,同比增长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34.2%;总投资收益1176.38亿元,同比增长22.4%;总资产规模达46527.93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9.4%。
不过在保险业务经营方面,中国人寿仍面临一定困境。一方面,行业销售队伍规模呈现一定波动、保险需求释放放缓等因素亦令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呈现承压态势。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同比下降8.4%;首年期交保费同比下降14.3%,个险销售人力规模下降16.4%。另一方面,14个月保单持续率下降亦较为明显。
投资收益、会计估计变更为影响利润主要因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34.2%,主要受投资收益变化、传统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综合影响。
一方面,中国人寿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激增,上半年投资收益1272亿元,同比增长30.1%。
另一方面,精算假设变更合计增加2021年6月30日寿险责任准备金人民币120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人民币13亿元。精算假设变更所形成的相关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变动计入本年利润表,合计减少中国人寿税前利润人民币133亿元。
新单保费承压 个险人力规模下降近两成
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保费收入4422.99亿元,同比增长3.5%,但在新单保费是中国人寿呈现承压态势。
新单保费方面,受疫情和保险需求释放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新单保费为1339.14亿元,同比下降8.4%;新业务价值为298.67亿元,同比下降19.0%。
首年期交保费为806.74亿元,同比下降14.3%,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为98.91%;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289.40
亿元,同比下降26.7%。
从各个收入渠道来看,个险板块成新单保费承压的主要因素。个险渠道占中国人寿首年期交收入的85.22%,而个险渠道长险首年期交业务同比下滑16.5%至688亿元。
个险板块新业务价值为289.69亿元,同比下降20.8%,新业务价值率36.2%,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115万人,同比减少三成。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71.9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43.1万人。
而在2020年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则为137.8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84.1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53.7万人。
这意味着相较去年年末,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规模减小超过20万人,下降比例近两成。
中国人寿在财报中指出,2021年上半年,行业销售队伍规模呈现一定波动,公司坚持提质稳量的队伍发展策略,压实队伍规模。个险板块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有所下降,但绩优人群稳定,队伍基础总体稳固。
14个月保单持续率下降较为明显
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内含价值达11428.11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6.6%,持续保持市场领先。长险有效保单数量达3.22亿份,较2020年底增长1.6%。
续保保费方面,续期保费3083.85亿元,同比增长9.7%,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为69.72%,同比上升3.93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人寿14个月保单持续率下降较为明显,同比下降8.4%至81.2%。截至2021年上半年,退保率为0.67%,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同比增两成 债券配置增幅较大
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44575.24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8.8%;实现总投资收益1176.38亿元,同比增长22.4%;总投资收益率5.69%,较2020年同期上升35个基点。
中国人寿投资的主要品类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41.96%提升至44.23%,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的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1.31%变化至9.88%。此外,定期存款、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均有所下降。
中国人寿表示,公司准确把握固收资产配置窗口积累长久期资产,紧密跟踪权益市场波动灵活实现收益。坚定执行中长期资产战略配置规划,战术层面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一是把握利率阶段性高点,配置长久期利率债,优选管理人布局高等级信用债;二是紧密跟踪权益市场变化,优化策略基准和持仓结构,把握收益实现节奏;三是针对符合配置要求的非标资产供给下降的市场变化,探索另类投资新策略,优化另类投资委托管理模式,构建着眼未来的另类投资组合。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编辑: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