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开启。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春运。
据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客流总量20.95亿人次,同比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这样的客流规模映照出全社会的流动热情,一个活力澎湃的“流动中国”,也开始了新的出发。
与往年相较,2023年春运客流面临哪些新形势?有何新变化?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带你一起来看看。
客流快速攀升
预计恢复至2019年同期七成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加速释放,加之疫情三年来人们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2023年春运也迎来了新变化。
据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客流将从长期低位运行到快速恢复攀升,交通运输组织将从低负荷状态到满负荷运行状态,春运期间预计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同比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公布的数据,春运首周,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超2.6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44.44%。其中,铁路发送旅客0.46亿人次,公路发送旅客2.04亿人次,水路发送旅客290多万人次,民航发送旅客790多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出行方式迎新变化
自驾、拼车等出行比例提高
今年春运期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迎来了一些新变化,自驾出行的公众数量明显增多。
据交通运输部预计,春运期间,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约为262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6%。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累计流量1.3亿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14.4%,比2019年同期增长12.6%。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管理处处长花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春运全国营业性客流约为20.95亿人次,小客车也就是自驾车运送人次大概会超过30亿,共计约50亿人次。总体上看,今年自驾出行将占据主流,大概是多种出行方式的六成以上。她表示,预计春节前公路客流将稳定增长,峰值预计大概会出现在1月19日(腊月二十八)。
据民航局介绍,民航客流量也将明显增长,预计总体将呈现错峰放假开学、错峰返乡返岗、错峰出游出行等特征,春节假期前后和元宵节后仍将出现旅客出行高峰。据悉,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根据目前掌握的订票数据来看,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在春运期间较为热门。
而随着春运出行需求增长,热门航线票价也水涨船高。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春运第一周经济舱平均票价为700 元左右,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87.1%,北京-三亚等部分热门航线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为保障春运期间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也做足了运力安排的准备工作。据介绍,节前全国铁路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节后高峰日最高可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增长11%。
人口流动特征明显
探亲占主流,广东流动大
今年春运,人们都去了哪里?人口流动有何特征?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今年春运客流构成以探亲流为主,约占总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不少高校已在春运开始前放假,相比往年占比相对较小。
从时空分布看,预计节前以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及主要劳务输出省迁移为主,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强度有所提升;节后则以主要劳务输出省及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主,返程客流相对错开,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据百度迁徙数据,春运首周,广东人口流动较大,无论是迁出人口还是迁入人口数量,均连续多天居全国首位。1月13日(春运第7天),广东迁入人口数量占全国迁入人口数量的比例为11.43%,其迁出人口的比例也高达18.33%,二者在所有省份中均位列第一。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罗韵
设计:何欣 刘寅杉
数据来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航班管家、百度地图慧眼、央视新闻等
编辑:罗韵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年广东春运
2023网络中国节·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