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据媒体消息,《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亚军、歌手张恒远因罹患黑色素瘤去世,年仅37岁。
14日,#黑色素瘤#同步登上热搜榜,有网友称这是第一次了解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皮肤的黑素细胞,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张恒远因黑色素瘤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再次提醒我们要重视这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那么,黑色素瘤到底是种怎样的疾病?和普通的痣有什么关系?普通的黑痣,会变成恶性肿瘤吗?
如何分辨可能会癌变的黑痣?
几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各种大小不等的黑痣,且绝大多数痣都是安全的。据统计,由色素痣发展而来的恶性黑色素瘤少之又少,但痣一旦恶变成恶性黑色素瘤,会出现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症状,同时它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更需要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痣是表皮、真皮内黑色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医学上将黑痣分为四种:
(1)皮内黑痣:成人常见,存在于真皮层内,高出皮面数毫米,表面光滑,界线清楚,或呈乳头状,或有蒂,可含有毛发,颜色较深而均匀,呈浅褐、深褐或黑色,一般不发生癌变。
(2)交界黑痣: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发生,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稍高出皮面,大小在1~6毫米之间,平滑,无毛,呈淡棕、棕黑或蓝黑色,有癌变可能,可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
(3)混合黑痣:为上述两种混合而成,多见于儿童和少年,外观类似交界,但略微高出皮面,有时有毛发长出,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有可能恶变为癌。
(4)蓝痣:较少见,多发儿童,好发于臂部 、手背 、足背,多为良性 ,但偶有癌变。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痣,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早期警惕可能会发生的癌变呢?
杂色痣和颜色改变。首先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表浅蔓延型恶性黑色素瘤,常会在棕色或黑色痣中掺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尤其蓝色要高度警惕。其次瘤体表面往往为多种不同的颜色,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色。
形状不对称、不规则,表面粗糙的痣。大部分的痣是对称的,表面是光滑的,即使是椭圆形,也是两边对称。如果出现形状明显不对称,或者是明显不规则的形状;痣的表面摸上去不光滑,较为粗糙,并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出现渗液或渗血,那么建议到皮肤科医生看看。
边界不规则、凹凸不平的痣。良性痣的边缘整齐圆润,如痣的边缘参差不齐,并呈锯齿状改变,需要警惕,因部分皮肤恶性肿瘤的边界常常不规则或边缘凹凸不平。
周围皮肤变色。痣周围的皮肤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的光泽,变成白色、灰色,需要引起重视。
发痒、有痛感的痣。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黑痣继续发展成溃疡性病变时,会伴有渗液、出血,刺痛,或灼痛感会更加明显,需引起重视。
痣的直径大于6毫米。皮肤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要大,大于6毫米的,建议手术切除加活检来排除恶性肿瘤。
发生进展和周围出现结节的。痣的大小、形状、颜色发生变化,痣的形态发生隆起;或者是出现卫星灶,就是围绕某个痣的周边有其他许多痣生成,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这些可能都是恶性的征象。
发生在易摩擦部位的痣。发生在掌跖、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痣,建议密切观察,如条件允许,建议祛除。
如何预防癌变?
不要过度暴晒。
研究表明 ,有65% 以上的恶性黑色素瘤和96% 的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起源于紫外线的照射。因此在紫外线强的区域,外出要做好防晒工作,带防紫外线的伞,或者用防晒霜。
保护好易受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
一些摩擦部位、易受刺激部位色素痣的恶变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例如足趾、颈后、脚底、小腿、手掌、甲下、腋 窝、肘部、外生殖器和腹股沟等。因此要格外给予保护,上衣的领子宜柔软;内衣应宽松;内裤不宜过紧,以吸湿透气的纯棉制品为宜;穿的鞋袜松紧适度 , 袜子应吸湿透气,经常换洗,保持干燥洁净。
去痣方式要合理。
处理色素痣的最佳方式,不是“点”痣,而应该是“切”痣,即手术切除加病理活检。这样既可以防止早期黑色素瘤误诊为色素痣而延误病情,又可防止色素痣恶变,并达到美容目的。最近流行的点痣,虽说将痣消灭了,却留下了瘢痕,还有复发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不良刺激可能导致黑痣恶变为黑色素瘤。所以,千万不要随便点痣。
本文指导专家
郑燕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第三层次)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
从事肿瘤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主要致力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尤其擅长肺癌等肿瘤的治疗。曾留学美国8年,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并获得美国行医执照。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30分。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杜光宗、魏彤
编辑:伍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