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慢天使”系列|被照亮的康复路,6岁娃能走路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6-30 19:29
WechatIMG1281.jpeg

—— 第3/3期 ——

走二十步,需要多长时间?普通孩子可能半分钟,但对于熙熙,他走了六年。

WechatIMG1639.jpeg

走在医院的长廊,熙熙像个“社牛”,见谁都能打上招呼,跟谁都能玩到一块。他的性格像极了母亲吴海玉,能吃苦,学东西也快,一首歌听上几遍就能哼唱。康复也是,每个星期都能看见进步。

WechatIMG80.jpeg

因早产缺氧,熙熙在出生后不久的元宵夜确诊脑瘫,后因全身抽搐于2017年3月26日被确诊为韦斯特综合证。这是婴幼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癫痫类型,20%左右的脑瘫儿童会合并癫痫。为给儿子治病,全身布满白斑的吴海玉,放弃白癜风的治疗,独自带着熙熙“以医院为家”,一年有七个月在医院。六年来,一家六口人,分散在四个不同的地方。

WechatIMG62的副本.jpeg

“熬了这么多年,自己总算熬出点希望。”吴海玉声音很亮,头上常戴着蝴蝶结,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桥。

儿子熙熙从不会坐、爬、站,到现在一口气能走十几米,从不会说话到能唱歌、背古诗、礼貌打招呼。你很难想象这位身高才一米四的母亲,肩负了什么。

1

元宵确诊脑瘫

今年43岁的吴海玉,家住江西赣州兴国县龙口镇丰溪村。初中时,她患上了白癜风。起初只是一小块斑片,后来白斑弥漫全身,满衣橱的花色小裙子,慢慢被长袖长裤所替代。

家里人带着她四处求医,用过土偏方膏药涂抹,结果全身过敏发痒。多年来,白斑就像情绪风向标,一旦忧虑恐惧,白斑就会趁机扩散,必须靠药物控制。

但自从她的第三个孩子熙熙呱呱坠地后,为了省钱,吴海玉就再也没有吃药控制病情了,大块大块的白斑,从手上一直蔓延到胳膊上、脚上、背上、胸部,到处都是。一出门,周围人都拿异样眼光看她。

WechatIMG268的副本.jpeg

一旦忧虑恐惧,吴海玉的白癜风又会大面积复发

熙熙是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元宵夜确诊为脑瘫的。

2016年底在海珠客运站返乡过年,适逢车站推广儿童推车服务,与工作人员合影.jpeg

2016年底熙熙母子在海珠客运站返乡过年,适逢车站“爱心母婴室”投入使用,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因为一直抽搐、翻白眼,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断是脑积水引起的癫痫发作,建议立马去广州看看,吴海玉独自背着他坐火车来了广州。确诊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后,她瘫软在珠江医院的走廊,止不住地大哭。窗外家家灯彩高悬,命运却跟她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2

独自46月子

夫妇俩因为儿子脑瘫的事也吵过,吴海玉的老公陈发生认为是她产前太劳累导致的。那时她还在海珠区一家制衣厂工作,繁忙时订单一张接一张,她想多挣点奶粉钱,打算忙完手头这批货就回老家生产,没想到休产假当天,羊水破了。

住院吸氧保胎两周后,2016年6月5日,珠江医院产房传来一声啼哭,医生说是支原体感染导致胎膜早破,七个多月的早产儿熙熙情况很不好,抢救至少需要十万元。

接到吴海玉电话时,陈发生正在福建一个建筑工地高空作业。他原本打算再做两个月,工资到手就回家陪妻子生产,熙熙突然的到来,打乱了他的安排。

WechatIMG101.jpeg

陈发生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是一家六口唯一的收入来源

六月的阳光毒辣。急需用钱的陈发生拨通包工头电话,手机那头传来长时间的呼叫等待音,他心里一沉。后来打听才知道,包工头卷款跑路了,半年工资不翼而飞。

陈发生挨个挨个跟工友借,筹了几万块来广州。“你只能自己坐月子了。”他跟妻子说,随后就回福建工地继续筹钱、打工。

熙熙住了46天保温箱,吴海玉笑言自己坐足46天“月子”,上下楼梯去缴费和送奶粉,10阶楼梯走了快20分钟。陈发生心疼她,买了一双手套让她洗衣服时戴上。手是凉的,汗水沿着脖子流个不停。

3

岁娃做了四次大手术

出院后,吴海玉格外注意,定期跑医院复查。但熙熙的发育总比同龄人慢一大步:三个月不会抬头,六个月不会坐,三岁不会站立,双脚无法行走,智力是正常孩子的一半,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

吴海玉急了。一天跑三个医院,从珠江医院跑去广州妇幼,再到紫荆医院,她抱着孩子哭着问医生“我该怎么办?”后来医生介绍去广州三九脑科医院做ACTH治疗,小儿癫痫科的医生说了一个吴海玉没听过的病名:韦斯特综合征。

20%左右的脑瘫儿童会合并癫痫,韦斯特综合征是其中之一,这种难治性癫痫主要由典型的痉挛发作、脑电图的高峰节律紊乱及智力发育落后所构成。

吴海玉紧紧抱住孩子,仿佛想要将所有的苦难从孩子身上剥离,让自己一个人承担。熙熙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流泪,只记得那天,这个来自农村的瘦小母亲,背着他在医院里游走了很久,不知道去哪。

WechatIMG13.jpeg

身高142厘米、体重80多斤的吴海玉,每天要抱动近60斤的熙熙十几次

2018年开始,用了两年药,癫痫总算控制住了。为了解决脑瘫四肢僵硬、步态异常、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问题,追上同龄人,六年来,熙熙做了四次大手术:三岁,腰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三岁半,双下肢软组织术;四岁,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五岁,双髋半脱位双髋重建术。

肌张力下去后,熙熙一口气走了十几米。吴海玉看到了希望。

一年至少七个月在医院,熙熙的治疗时间表密密麻麻。包括注射肉毒素、药物营养脑神经、加强气压治疗、电疗、运动治疗、针灸等康复治疗。脑瘫治疗不能一次见效,坚持下来最欣慰的是,每个星期都能看见进步。

WechatIMG276.jpeg

当针灸成为常态,熙熙头顶和双手扎满针也不哭不闹,甚至会模仿医生的动作给妈妈“扎针”

在我国,1-6岁脑瘫儿童的发病率为2.46 ‰,14岁以内的儿童中,脑瘫患儿就大约有500万。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治疗科技术组长曹丽芬最早见到熙熙,是在他两岁的时候。一进脑瘫康复室,熙熙就冲她喊“曹姐姐”,还会模仿她给人做康复的样子。

虽然脑瘫难以完全治愈,曹丽芬表示,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加以长时间的康复训练,熙熙的运动功能可以很大程度得到改善,甚至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迈入社会。“坚持康复特别重要。”曹丽芬强调。

WechatIMG1638.jpeg

每当熙熙会背新的古诗或唱歌,妈妈总会竖起大拇指肯定他的进步

4

基金会照亮康复路

为给儿子治病,吴海玉一家在六年多时间里已经花了70多万元。这些钱除了家中原有的积蓄,其中30万元都是外债,而全家仅靠着陈发生每月4000元的工资生活。

WX20230629-220111@2x.png

长年在建筑工地的陈发生

吴海玉害怕自己老了,熙熙还无法生活自理。花光手里最后一点钱,2021年底,吴海玉和熙熙无计可施准备出院,正好遇到广州尚贤慈善基金会一名工作人员。因为经常往医院跑业务,他看过太多中途放弃康复的家庭,原因种种,长途奔波、周遭异样眼光、经济困难……都可能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放弃,孩子的发育就会按下暂停键甚至倒退。

得知基金会一直在帮扶困难家庭脑损伤儿童,经医生介绍,吴海玉向院方递交了“慢慢成长星计划”申请材料。经综合评估顺利获得的补助金,使熙熙的康复之路得以延续。“终于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了”,不仅如此,熙熙在院内也能够借用基金会捐助的辅具,每天结束康复的吴海玉,打开一鹿童行小程序就能线上学习康复课程,对异地就医的他们而言,增添了更多的便利。

2000x1500_6437a7b6a139c.jpeg

今年4月11日,熙熙与妈妈专程来到广州尚贤慈善基金会赠送锦旗

“所幸这些年,社会对于脑损伤儿童群体的关注增加了,像尚贤基金会这样的支持力量越来越多,帮助的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不管是线下康复基金帮扶、辅具捐助,还是线上的公益康复课程,都让‘慢天使’的康复有了更多希望。”曹丽芬欣喜说道。

吴海玉希望熙熙长大了,能记住这些,报答社会,感谢国家。

“如果熙熙好了,你们全家人有什么打算?”

“如果熙熙好了。”陈发生停顿片刻。“不知道多久能好,现在什么都不想,只希望他好起来,我多拼搏一点不要紧。”

每天早上5点半,陈发生开始穿行在钢筋水泥之间。只有春节的15天假期,是他一年里最开怀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圆桌,齐齐整整。但眼下,只有忙碌能让人心安。夜幕低垂,陈发生在工地浇筑水泥,远处亮起万家灯火。

WX20230629-222407@2x.png

吴海玉经常推着坐轮椅的熙熙外出接触社会,遇到路人问“这么大还坐轮椅”时,熙熙总会抢答“我一定会走路的!”“我会好起来的!”


—————————

在漫长康复路上

几多艰辛,几多苦痛

只有行在路上的人能知晓

如果你或亲属也正面临脑损伤

关注公众号“尚贤基金会” 

留言 “慢成长之家”

即可加入脑损伤关爱成长社群

WechatIMG1520.jpeg

不定期分享经验,为同路人点亮灯塔


(扫码看专题报道)

WechatIMG199.png



出品 | 南都健康联盟

统筹 | 尹来 游曼妮 杨丽云

采写 | 南都记者 杨丽云

视频 | 南都记者 陈杰豪 实习生 钟梓骥 

制图 | 刘妍妍 严丽萍

(人物线索由广州尚贤慈善基金会提供)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走近“慢天使”:脑损伤儿童的漫漫人生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