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追忆恩师昆德拉:曾是我的精神支柱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3-07-12 22:02

据央视新闻7月12日下午消息,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去世,终年94岁。“收到消息时,我几乎不敢相信。”12日晚,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亚洲学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向南都记者表示,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昆德拉对小说、文学理论及创作的理解,全方位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的学术研究持续得到滋养。”

1.jpeg

米兰·昆德拉。

“收到消息时,我几乎不敢相信。”12日晚,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亚洲学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正在跟法国知名作家勒·克莱齐奥写邮件,“他和昆德拉都是我早年间在巴黎时对我影响巨大的两位作家。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无法言语。”

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1975年移居法国。其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生活在别处》《小说的艺术》等曾被译入中国,引发“昆德拉热”,包括莫言、王安忆、余华等著名作家在内的读者群体均深受其影响。

2.jpg

董强。

谈及最后一次和米兰·昆德拉见面的场景,董强向南都记者回忆道,“我最后一次和老师相见时,他当时身体已经抱恙,还坚持去地铁站接我。我见他腿一瘸一拐,便关切地问他腿怎么了,他自己竟不以为然。我感到很心酸,也不便多说。那次见面我们聊得很开心,他也谈到了跟中国有关的话题,以及他的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程度。”

近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又推出了一系列米兰·昆德拉作品新译。除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生活在别处》《笑忘录》等小说作品,国内读者亦能读到他的《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等论述、随笔集。

董强向南都记者表示,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生命中最迷茫的时候,身边同学们为了生存都转行了,他的课成为我的精神支柱,有这样一位大师认可我,愿意接受我做他的学生,激励着我坚持下去。他和另外一位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一直推动、促进着我前进,两位作家的情谊我一直铭记在心。”他说,米兰·昆德拉对小说、文学理论及创作的理解,全方位打开了他的视野,也让他的学术研究持续得到滋养。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编辑:陈燕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逝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