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集市·粤东专场
9月27日,三台满载医学专家的“健康直通车”开进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在镇政府门口的广场上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集健康科普宣讲、义诊咨询、互动游戏等为一体的“健康集市”。
活动现场的科普讲座环节,来自3家医院的4名医学专家,带来了关于肺结节、白内障、血压测量、颈椎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科普讲座。
其间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居民在听讲座时学到知识,在问答环节中“现学现用”,赢取了主办方准备的健康小礼包,健康知识传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健康集市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参与
当地居民在问答环节现学现用,赢取主办方准备的健康小礼包
发现肺结节不用慌 肺癌率仅5%至10%
在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人们的日常体检中,肺结节也是较常见的问题,那么肺结节会发展成肺癌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志宏带来了一场关于肺结节与肺癌的科普小讲座。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志宏
“肺内结节,不容无视,但也不必惊慌。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就是肺癌,恶性肿瘤远少于良性病变”,黄志宏讲道,肺结节是指影像学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如果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我们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实际上,肺结节相当常见,“按中国全民算的话,约10%的概率有肺结节”,黄志宏引用数据介绍,如果按40岁以上人群来筛查的话,应该有20%的概率有肺结节,即五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但其中只有5%到10%的肺结节有可能是肺癌。
“剩下那90%甚至95%呢?是混在其中的良性病变,我们说那是‘陪绑’的。所以,怎么把这些陪绑的剔除出去,不让他们被过度治疗(手术切除),并让其余的人不被延误诊断,变得非常重要。”黄志宏介绍,医生一般会根据结节大小、形态并结合患者的年龄与吸烟状况来分析,当医生判断结节恶性可能性较小时,还是建议患者要定期检查胸部CT。
黄志宏介绍,大家熟悉的X线胸片其实并不推荐用于肺癌的筛查,推荐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CT(LDCT)筛查,因为这种检查方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肺结节的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等信息,可以克服胸片的不足,还能减少肺受到的放射性损伤。
数据显示,年度进行低剂量CT(LDCT)筛查,可发现85%的一期肺癌,而筛查后进行手术切除的一期肺癌患者,10年生存率为92%,“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16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黄志宏说。
对于如何有效避免肺癌的发生,黄志宏也给出了建议:
1、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2、尽量远离各种危险环境职业致癌因素:吸烟是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定不要抽烟,并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暴露;注意防护各种室内外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等);避免各种职业暴露(煤炭、石油、化工、水泥等粉尘、毒气、辐射等)。
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癌症性格,如长时间爱生闷气、性格郁闷或急躁爱发脾气等;调整好生活的节奏,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并定期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只有手术才能治疗白内障
勿轻信所谓的理疗或按摩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在座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白内障的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席蕾向大家科普了白内障的相关知识。
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80%以上的人都会发生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可能会逐渐变浑浊、变成黄色或是密度增高,最终形成了白内障。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席蕾
如何发现自己是否患有白内障呢?席蕾提醒,白内障的首要症状是视力下降,看东西出现重影。另外,如果发现看物体时颜色开始改变、视线出现缺损、看灯光开始有光圈,也要开始警惕眼睛是否患上了白内障。另外,全身病患者、高度近视者、代谢性疾病患者还有可能比其他人更早地患上白内障。
“目前,没有药物有明确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席蕾着重强调,要确定是否真的患了白内障,仍需到眼科进行专科检查。患上白内障后,只有手术才能够治疗白内障。患者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理疗、针灸或是其他按摩方法。
不少患者表示,要等到白内障“熟了”才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机。席蕾则建议,当视力已经下降并影响到了生活就要及时做手术,白内障患者不应抱着“拖一拖”的心态动手术,越拖越晚反而会增加做手术的难度和恢复时间。
同时,目前也暂时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白内障预防方法。席蕾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预防白内障。“在刺眼的阳光下尽量戴墨镜,少吸烟少喝酒,多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可以一定程度延缓晶体的浑浊程度。”
小问题有大讲究 血压测两次结果更准确
“大家都觉得量血压很简单,其实越简单的问题越要认真对待。”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主治医师蔡安平现场介绍正确测量血压的小技巧。高血压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有超两亿的成年高血压患者,18岁以下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主治医师蔡安平
高血压跟卒中、冠心病、心梗等非常相关,如果能把血压、血脂、血糖等这些“源头问题”控制得当,下游的心血管疾病就能明显减少。蔡安平提醒在场村民,如果量血压不认真,导致血压测量结果不准确,则极有可能导致过度治疗或漏诊耽误治疗。
准确测量血压有四大要点:
首先,在测血压前的30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不要吸烟、不要饮酒、不要喝咖啡、不要运动,否则会导致血压波动。
其次,在温度适宜、安静的环境下量血压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另外,市面上的血压计种类繁多,蔡安平建议最好使用电子的血压计,不要用水银血压计。购买血压计前,一定要检查血压计是否经过相关医疗部门批准认可。
最后,检查姿势也要摆正确。测量血压要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的状态,脚垂直放在地面,不能跷二郎腿。手掌放松、掌心朝上平放在桌面,手不可悬空。袖带应绑在上臂距肘窝2横指左右的位置,血压计尽量放在与心脏同水平的位置。
测血压的次数也有讲究。测血压至少要测量两次,每次间隔1分钟。第一次测量往往血压会偏高,如果第二次和第一次的血压值相差不超过10,则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血压平均值为主。如果差值超过10,还要进行第三次血压测量。
长期低头=颈部负重10个沙田柚?
医生5招让“低头族”远离颈椎病
全天低头族、手机依赖症的你是否总感觉“脖子痛”?一觉醒来,脖子像被“锁”住了一样,僵硬、转不了头?
讲座伊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管康复治疗师陈伟标抛出一个问题:脖子没有痛过的人举个手?结果是全场观众无一例外都经历过脖子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管康复治疗师陈伟标
如今,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陈伟标以当地人爱吃的梅州沙田柚举例,不低头的时候,颈椎所承受的头部重量,跟两个5斤的梅州沙田柚重量相似。但低头60度时,颈椎要承受50斤的重量,相当于脖子上挂了10个沙田柚。头颅重心前移,力矩拉长,颈椎病便随之而来。
梅州沙田柚
如何保护颈椎、远离“脖子痛”?陈伟标给出5个建议,让你远离颈椎病:
1.调整工作、玩手机姿势:腰背挺直,让屏幕高度与正常姿势时的视线平行,电脑可以借助电脑支架调高屏幕,看手机时视线与手机屏幕垂直,下巴不低垂也不仰起,维持良好颈椎曲度。
2.减少伏案:每隔30~60分钟,休息活动颈椎,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过久。
3.改掉“葛优躺”习惯:“葛优躺”时,脊柱后侧的肌肉、韧带处于拉长状态,椎间盘被往后侧挤压,会导致颈、腰部肌肉劳损,生理曲度变直,加速椎间盘退变,从而导致疼痛不适等问题。所以为了脊柱的健康,避免“葛优躺”为宜。
4.选对枕头:避免高枕“无忧”、不用枕头、枕头只用来枕“头”这三个误区,枕头的高度要适宜,习惯仰睡者,建议选用有承托颈部的功能波浪枕,靠近颈部一侧比靠近头部侧高3-5公分,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应与肩膀一样,当枕头没有这项功能时可以更换枕头或者将一条柔软的毛巾卷成合适高度替代。
5.科学运动:劳逸结合,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建议过度训练胸前肌群会加重圆肩、颈部负担,同时纠正呼吸模式以放松颈部辅助呼吸肌,针对性进行颈部深层肌肉的训练,比如缩下巴、弹力带抗阻等,对颈椎病具有一定的预治疗作用;还可以进行一些全身性运动,比如游泳、八段锦等运动,也有一定帮助。
如果出现手麻、头晕、呕吐、肌肉萎缩等症状,建议第一时间到医院找专业人士诊疗。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李文 叶可可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李文 杨丽云 通讯员 黄坤 林东惠
视频|蔡文茵 罗雪纯
主持|杨丽云
技术|麦毓轩
设计|张许君 实习生 区栩婧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乡村一对一,健康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