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在参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上,引用毛泽东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呼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好发展。此前,多位美方人士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设性观点,强调中美关系需要合作。
呼吁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好发展
9月27日晚,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用中英双语致辞表示,很高兴看到近期中美关系在各方面取得改善,这对美中两国人民都至关重要。他引用毛泽东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呼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好发展。这一发言引发广泛关注,风靡全网。
欧伦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195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9年期间,欧伦斯在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办公室工作,作为法律团队的成员推动了中美正式建交。他于2005年开始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精通中文的他可谓是一名“中国通”,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
上世纪70年代末,欧伦斯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美国人。那时,他对中国的印象是“国家贫穷、教育落后、缺乏电力供应,许多家庭甚至没有自来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令他印象深刻。他曾说,刚来中国时,去有些地方访问需要耗时15个小时,如今只需要2个小时。中国宏伟的机场,便利开阔的交通也让他赞叹不已。
在向西方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欧伦斯常常谈到深圳特区的成长奇迹。当年,一批深圳的开拓者在向欧伦斯展示深圳发展蓝图时,欧伦斯对由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大都市这两者之间根本无法产生联想,直呼“不可能”。如今,深圳常常成为欧伦斯向西方人讲述中国成功故事的经典案例。
多位美方人士曾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日前表示,近期中美关系出现止跌回稳迹象,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任重道远。合作共赢是双方应当争取的目标,双方应继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件造福两国百姓的实事做起,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添砖加瓦。
早前,多位美国专家学者等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了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曾向南都记者表示,中美两国想要繁荣发展,既有竞争,也要合作。在他看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6月的访华之行,为中美沟通迈出有益的一步。他认为,高层交流非常重要,民间交往对两国深化了解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科学交流、商业互动、学生出国留学都是很好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约瑟夫·奈有一个中国孙女,原是广西的一名孤儿,不到一岁时被他的儿子儿媳收养。现在孙女有20多岁,已成长为一名很优秀的女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美中应努力避免冲突对抗,共同应对世界挑战,把彼此视作潜在的朋友而非敌人,为世界和平、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曾为基辛格撰写传记的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施瓦茨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感慨,“美中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对方的程度,对维持世界长期和平与稳定而言至关重要。”南都、N视频《专访基辛格传记作者:中美关系发展仍需要他当年倡导的精神》这一报道,也获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转发。
至于如何增进了解,施瓦茨说,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体验在对方国家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希望通过其2020年为基辛格撰写《亨利·基辛格与美国权力:一部政治传记》这部作品,能为此做出绵薄贡献。
此前,美国二战援华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曾向南都记者表示:“飞虎队的故事承载的是中美两国人民间历久弥新的友谊,我们如今处在和平时期,没有任何理由去制造矛盾,扩大分歧。我们需要铭记历史,并分享更多像飞虎队一样的故事,传承两国人民的友谊。”
她还提及陈纳德将军在1949年写的一本名叫《战士之路》的回忆录。那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飞虎队的标志能在太平洋上空高高飘扬。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它都能被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当作是两个伟大民族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象征。”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即时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