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巴以冲突仍在持续。央视新闻引述埃及红新月会消息,当地时间10月23日,55辆装载人道救援物资的卡车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这是21号以来第三批人道救援物资从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运抵当地。
在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载有人道救援物资的货车准备通过拉法口岸前往加沙地带。(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观察,这三批次共92车救援物资主要包括食物、水、医疗用品与药品,但不包括燃料。这些物资援助足够了吗?加沙地带还面临哪些人道主义危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为你解答。
三天三批92车物资运抵,
难以满足加沙二百多万人所需
央视新闻引述埃及红新月会表示,当地时间10月23日已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地带提供第三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这是三天内第三批物资通过拉法口岸运抵加沙。
10月7日,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以方发起猛烈军事报复,并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切断食物、水、药品、燃料和电力供应,当地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
10月18日,埃及总统塞西在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后表示同意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地带提供“可持续”援助。3天后的10月21日,第一批载有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20辆卡车于当地时间21日通过拉法口岸过境点前往加沙地带。据了解,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十多天来,首批运抵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物资。这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加沙地带急需的药品等医疗用品、食物和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卫组织等发表联合声明说,这批物资是由联合国机构和埃及红新月会共同提供的,由巴勒斯坦红新月会接收并分发。另一方面,以军发言人当天称,当天运进加沙地带的这批物资仅限于供加沙南部的民众使用,且不得包括燃料。
第二批17辆装载人道救援物资的卡车于22日进入加沙地带,该批救援物资据称包括水、食物和医疗用品。23日运抵当地的第三批物资则包括医疗用品、紧急药品、食物和水,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负责监督物资转运。
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过去三天已有共计三批92车次的救援物资经拉法口岸运抵加沙地带。这是什么概念?据联合国分析,为了满足加沙地带的实际需求,每天至少需要1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运入加沙,而在此轮冲突爆发前,平均每天有超过400辆运送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联合国儿童基金也介绍,21日通过拉法口岸共向加沙地带运送了大约44000瓶饮用水,仅够让大约22000人饮用一天,要知道,目前接近220万人滞留在加沙。
另一方面,也有当地媒体估算,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有超70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缺口,目前的物资难以满足当地所有人的需求。截至发稿时,以方仅允许“食物、水和药物”进入加沙,燃料仍在禁运名单之列。
拉法口岸一度有多辆卡车滞留,
加沙地带燃料即将耗尽
据央视新闻报道,拉法口岸过境点是国际社会援助物资从以色列境外直接进入加沙的唯一路线。此前,出于安全等原因,这一口岸被暂时关闭,有200多辆共载有约3000吨援助物资的卡车在拉法口岸附近积压多日。
央视新闻引述当地媒体消息,拉法口岸另一侧由于此前遭到了以色列方面的轰炸,道路和设施的维修持续到20日,直到21日才恢复开放。从阿里什到拉法口岸的路上,一度有超过200多辆装载了约3000吨援助物资的卡车在排队等待前往拉法口岸。
需要重视的是,燃料短缺问题同样困扰着该地区。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言人22日表示,目前维持加沙地带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所需的燃料已经耗尽。由于紧急燃料无法送达,多家医院将在未来48小时内面临“灾难性后果”。如果医院再没有燃料供应,会引起病人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1100名肾衰竭患者死亡,其中包括38名儿童。此外,当地媒体援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消息称,由于加沙地带燃料耗尽,当地医院至少有120名尚在保温箱中的新生儿面临生命危险,其中有70名需要使用机械通气。
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户家庭用蜡烛进行照明。(图片来源:新华社)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发言人塔玛拉·阿里法伊也在23日坦言,加沙对于燃料的需求“就像对水和食物的需求一样迫切”。阿里法伊称,如果没有燃料,加沙就无法为海水淡化厂提供电力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也无法为医院提供电力。另据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菲利普·拉扎里尼同日透露,该机构的燃料将于3天内耗尽。
对于这一问题,联合国分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马丁·格里菲思表示,相关方正在就建立一个追踪燃料使用情况的核查机制进行磋商,为实现燃料进入加沙地带做准备。
约160万人流离失所,
国际援助物资即将到达
冲突没有缓和迹象,生活物资和能源匮乏,再加上以色列要求加沙地带北部所有人向南撤离,导致该地区居民正面临“大规模流离失所”。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22日评估,加沙地带目前约有160万人流离失所,约占该地区人口六成以上。其中约56.6万人居住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指定的148个紧急避难所中,但条件日益恶化。加沙地带超过四成住房遭损毁。
加沙地带南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一所附属学校内的避难所。(图片来源:新华社)
地区紧张局势暂时无法缓解,但国际救援物资有望陆续抵达加沙。据当地媒体统计,本月12日以来,已有至少27架运送援助物资的飞机抵达北西奈省阿里什机场。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土耳其等国提供的援助物资等待从拉法口岸运入加沙地带。
10月16日,国家国际进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徐伟表示,为响应联合国呼吁、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局势,中方正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及巴民族权力机构分别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用于解决加沙地带食品、医疗、居住等急需。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22日会见到访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时表示,约旦将继续为加沙地带提供医疗救援和人道主义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加紧努力,确保向加沙地带持续运送粮食、水、药品等必需物资,保护加沙地带的医疗和救援基础设施。
伊拉克向加沙地带运送首批援助物资。(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10月23日,伊拉克国防部宣布开始向加沙地带运送首批援助物资。据伊拉克国防部声明,这批援助物资将被运往埃及阿里什机场,由当地红新月会负责接收并运至加沙地带。
以色列地面行动箭在弦上,
“加沙地铁”攻防战或加剧伤亡
当地时间23日,以色列军方发布消息称,以军地面部队22日夜间对加沙地带实施了有限的行动,对巴方武装人员进行了突袭,并搜寻遭扣押人员。此外,据西方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以色列的地面进攻已进入倒计时,以色列的30万兵力已在加沙边境集结。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宣称,针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将分为三个阶段,地面战可能会持续3个月。这意味着要进行艰巨耗时的战斗,以摧毁在加沙地带底下长达500公里的哈马斯地道迷宫,并挨家挨户进行战斗。
以色列估计哈马斯自2007年到2014年在加沙地带修建了至少1300条地道,总造价超过12亿美元。哈马斯曾在2021年公开表示,被称为“加沙地铁”的地道总长超过5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对比。
数据显示,总长约500公里的加沙地道网,比莫斯科、伦敦、纽约等大城市的地铁总里程数还多。据公开资料,如今地道网已经遍布加沙全境,还有多条地道直通以色列,被以色列称为“加沙地铁”。最宽的地道能供汽车行驶,还具备躲避空袭、运送武器和军力等用途。2018年,以军还发现了一条从加沙通往地中海的地道。哈马斯从该地道进入地中海,再潜水抵达以色列发动袭击。
哈马斯在埃及边境附近挖掘隧道,以运入各种货物和武器。
在2014年的加沙冲突中,以色列军方发现并摧毁了36条地道,其中六条直接通往以色列境内。在2021年的加沙冲突中,以色列军方称空袭摧毁了100多公里的地道。但哈马斯称其地道总长达到500公里,被摧毁部分只占5%。本次地面行动,以军已将摧毁“加沙地铁”作为重要任务,或在街道和地道中引发更激烈战斗,大概率将加剧双方的人员伤亡。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陈泽然
制图:何欣
数据来源:联合国、以色列国防部、巴勒斯坦卫生部门、伊拉克国防部、埃及红新月会、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等
统计截止日期:2023年10月24日
编辑:陈泽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