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将打造特大港口!省人大代表建议扩大地级市用海审批权限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4-01-24 21:49
图片

“海洋经济”成为省两会热词,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江门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今年1月,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抢抓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机遇,江门如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近日,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在省两会上,来自江门的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

支持江门海工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省船舶海工装备制造重要基地

在加快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方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打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江门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狂飙突进。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2023年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江门成为广东下一个“万亿工业大市”的有力竞争者。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江门市15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江门拥有规上船舶企业15家,2022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56亿元,累计增速82%。江门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海上制造”迎来黄金时代。

图片

2023年8月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在江门交付。南都资料图

省人大代表、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生产部经理助理赵野表示,《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在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等地建立智能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海工装备测试中心。江门市在新会银洲湖区域规划建设江门海工装备产业园,是全省中小型船舶生产企业主要集聚区之一 。该产业园总面积10000亩,分为古井片区、沙堆片区、崖门片区。

“当前,新会已聚集规上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11家,在部分专业海洋装备领域优势明显。全球500强企业威立雅公司制造的15万吨级机械化梳式横向滑道及配套船台设施是全球最大的海工业务板块核心设施之一;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45000DWT半潜驳船主船体完成整体交付使用;南洋船舶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建造的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性能优异,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赵野建议支持江门海工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广东省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重要基地。

关键词:现代化海洋牧场

扩大地级市用海用岛审批权限,加大金融政策支持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东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2023年出台《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即“海洋牧场17条”等措施,为各沿海城市拓展深远海利用空间带来新机遇。江门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在珠三角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现代渔业种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园建设,发展深远海智慧养殖,促进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

当前,江门“三线并进”,着力构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牧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2022年,江门市渔业总产值251.71亿元,全省排名第二,水产品年总产量约85万吨,全省排名第四,水产养殖面积约6万公顷,全省排名第二,是广东不可或缺的“蓝色粮仓”。目前,江门市累计建成152个重力式网箱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加快建设。

图片

2023年台山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正式开建。图片来自台山发布

省人大代表、台山市川岛镇茫洲村党支部书记郑少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企办副主任黎永梅,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委、广东恒泰安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建营等代表和委员提出扩大地级市用海、用岛审批的权限,加大金融政策支持等建议。

黎永梅等代表建议,为保障陆海接力、海洋牧场工业园区、海陆联动、渔港经济区建设用地需求,建议增设用海、用岛专办机制,下放审理权限到各地级市。各地级市在审批前综合研判,确保优质主体高效开发涉海资源,实现高水平要素保障,避免出现自然资源被粗放型、低质化开发利用。

郑少喜等代表建议,加大资金扶持,争取加大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专项债扶持力度,划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全部建设;加大保险覆盖面,调整优化养殖户升级养殖机械的补贴政策;发展“科技+政策+保险”的养殖风险化解模式,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避免纠纷。

高建营等委员建议,针对金融资源错配、资金供给服务难以满足广东海洋牧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立足广东各地海洋牧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设立“省+市”协同产业基金,培育千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同时,通过省市联动两级基金,优化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并有效分散政府资金集中投放的风险。海洋牧场基金可考虑以“基金+融资租赁”模式购买深海网箱、养殖工船等设备,发挥以融助产的作用,通过售后回租、直租等形式,有效缓解承租方一次性购买设备的资金压力,同时让渔民参与海洋牧场养殖实现增收致富,形成企业有规模有利润、渔民租得起养得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多方共赢局面。

关键词:特大型综合港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大港口,助力大广海湾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江门大广海湾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拥有广海湾港区、恩平港区、新会港区等3个沿海港区,以及主城港区、开平港区、台山港区、鹤山港区等4个内河港区,水路可通达广西、贵州等地,以及大湾区各城。2023年江门提出加快大广海湾开发,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其中,在港区建设方面,提出进一步谋划大广海湾10万吨级深水港码头。2023年2月,江门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将围绕广海湾深水港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大港口。

目前江门台山市拥有台山(公益)、广海湾两大港区,其中,广海湾港区具有省计划重点发展的核心港口岸线(广海湾岸线),也是江门市唯一的沿海省核心港口岸线和沿海深水岸线。广海湾岸线具有建设10万吨级码头条件,乌猪洲岛岸线具有建设为30万吨级特大港口条件,投资约100亿元的江门LNG战略储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发展潜力巨大。

图片

广海湾深水港建设如火如荼。南都资料图

省人大代表赵德伦表示,根据《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广海湾深水港包括广海湾港区和乌猪洲港区。广海湾港区规划岸线长度15045米,布置55个泊位,年通过能力达到1.85亿吨,布局铜鼓湾、鱼塘湾、长沙湾三个作业区。目前,台山市正谋划打造远期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5亿吨/年的江门特大型综合港区,鱼塘港码头、广海湾港区进港航道和防波堤等项目正加快推动前期工作。

针对目前《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未能批复,广海湾港区进港航道和防波堤等项目未能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十五五”发展规划,项目没有上级补助,建设工作推进缓慢等现状,赵德伦建议支持推动台山市港口资源整合、老旧码头升级改造,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港口水运发展水平;支持谋划打造江门特大型综合港区,加快推动《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2024年3月底前完成审批,争取将广海湾港区进港航道和防波堤等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十五五”发展规划,对项目按规定给予建设补助。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编辑: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