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
游客热衷打卡的“网红”街区人气旺、消费热、暖意浓,重庆解放碑、西安大唐不夜城、广州北京路街区、哈尔滨中央大街等集聚区进入全国客流量前十商圈。一些小众目的地也持续“出圈”,广东湛江、内蒙古呼伦贝尔、山东淄博等三四线“宝藏”城市受到不少游客的偏爱。
除了传统的返乡探亲,旅游休闲的新年俗不断掀起高潮,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持续迸发。人们利用假期走出家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村落等景点游人如织,生态度假、冰雪旅游等新型文旅业态活力十足。春节“不打烊”,铆足干劲赚新年的第一桶金,成为餐馆、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常规操作。
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南北互换、东西互跨”特征显著,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刷屏”,到广东温泉酒店的火热预订,北上看雪和南下避寒的客流贯穿春节假期。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增开夜间高铁,首度服务春运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京沪、沪蓉航线执飞,便利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让游客“说走就走”,更加舒适地奔赴远方。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借势宣传,也不断助推南北游客互相探访的旅游热走向高潮。
过年新方式、新潮流,激活新的消费增长点。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显示,龙年春节假期,运动健康、咖啡馆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超过60%与40%。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有效过年”,他们不仅希望延续传统的年味,更乐意把新的生活方式融入过年习俗之中。“财神咖啡”“年画咖啡”成为爆款,折射出新消费与旧年俗相互激荡,创造新的消费潜能。
无论在哪里过年、以怎样的方式过年,公众都表达出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据预测,今年春运90亿人次中有72亿人次属于自驾出行,飞机落地以后租车自驾也更加流行。往年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的“摩托大军”盛况不再,农村里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却变得司空见惯。不少务工人员也邀请长辈、带着孩子“逆向”过年,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的过年“仪式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
春节期间,各地纷纷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
湖南、山东等地的“村晚”舞台精彩连连,北京全面回归的传统庙会好戏连台,广东文旅厅指导各地策划开展春节民俗、文艺演出、非遗体验、文旅惠民、烟花汇演、夜景灯展、巡游街演、云游直播等超过百项重点文旅特色活动。
“诗与远方”牵手相伴、双向奔赴,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项目方兴未艾,成为增强游客获得感、升级消费体验的有力抓手。
新消费场景的创新、新消费力量的拓展、新年俗的多元发展……“热辣滚烫”的春节文旅,照见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
以假期旅游的“压力检测”为契机,各地旅游部门和经营者仍需进一步优化服务,努力消除阻碍消费者提升满意度的痛点和堵点,丰富新产品、新业态的供给,让游客从“头回客”到“回头客”、由“过路客”变“过夜客”,让更多人在优质消费场景中体验美好生活。
文|王钟的
编辑:晏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