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蝉联冠军!这位11岁深圳女孩直言:最容易的事是放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7-10 21:51

四年来,赢得多项省级马术联赛奖项,今年蝉联广东省马术联赛个人第一名;通过中国马术协会“场地障碍中二级骑手”“盛装舞步中三级骑手”认证,把十二岁以下骑手最高级别荣誉收入囊中……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夸赞,原若琳稚嫩的脸上流露出无法掩饰的愉悦,嘴角上扬自信的地笑着,眼神则越发地从容和坚定。

800x534_668e4917d154f.jpg

800x1067_668e491b64dfd.jpg

今年11岁的原若琳,是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的一名学生。她的马术故事,始于好奇与新奇感,这是许多人培养爱好的起点。然而,她不仅仅满足于爱好者的身份,她渴望成为赛场上的一名专业骑士。这位兼具萌态与酷劲的"少女骑士",拥有着怎样一段故事呢?

结缘与坚持

4岁开启马术之旅

7岁迈向比赛之路

原若琳与马术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孙晴回忆道,她五岁时去体验了一次骑马,从那时起,便彻底迷上了这项运动。原若琳回忆初次与马接触时,眼中闪烁着光芒:“第一次骑马时,发现可以通过一些指令让马走、跑、停,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6岁时,原若琳开始正式参加马术训练。她说:“刚开始的两年,我并没有把马术当成一种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不满足于玩乐般的训练。于是,7岁时,她开始朝着参加比赛的目标努力,通过竞赛来提升自己的马术技能。

图片

骑在马上固然很英姿飒爽,但要走上专业道路,实际是一段异常艰辛的历程。原若琳回忆起初学时的种种挑战:坐不稳、被马踢、被颠得飞起,甚至有时对与马匹接触感到恐惧。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她退缩。

此外,原若琳所在的龙岗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开设有马术社团,她在社团课上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巩固马术知识。如今,原若琳已经坚持训练四年。每天放学后,她至少训练一小时,周末则训练两到三小时,这份毅力从未因严寒酷暑而有所动摇。

困难与克服

心急摔伤住院

不言放弃转危机为突破

四年的训练,让原若琳掌握了多项马术技能,如全程骑行、跳跃障碍和舞步动作等。在马术的世界里,她尤其擅长英式马术中的场地障碍,钟情于障碍赛的激情与挑战。她坦言,障碍训练是一大挑战,但正是这份挑战最吸引她。

800x528_668e4e88d3928.jpg

瓶颈期是每一个寻求成长与突破的人所不可避免的,原若琳也不例外。跳跃障碍中,障碍越高代表着专业等级越高。在从60厘米级别到80厘米级别的过渡中,原若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她曾在这一训练阶段,由于长时间和马匹磨合不好,一时心急,摔伤住进了医院。

在教练和家长的安慰与支持下,她转危为机,利用恢复身体的时间,不断调整心态、回顾教练讲授的技巧、观看优秀马术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参透每一个动作要领,最终回到训练场上顺利突破了瓶颈。

成长与蜕变

“最容易的事是放弃”

因马术学会系统安排时间

这四年里,原若琳从一开始抱着玩的心态参加比赛,到逐渐掌握如何得分、控制比赛节奏,最终拿下多个省级大奖,成为马术界的新星。她直言:“这是努力的回报。”妈妈孙晴也表示,最直观的回报是若琳那双纤细却有力的双腿,“她每天在马背上‘打浪’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了,目前累计至少有1500鞍时,肌肉非常发达。”这里的“打浪”是指马术基础训练中的“起坐”。

马术是一项需要骑手与马匹高度配合的运动,细微的骑坐变化都会影响骑手的身体其他部位,从而影响马匹的动作。为了精确地完成一个动作,原若琳不惜反复练习数百次。即使遭遇过摔倒,脚踝、手臂和手掌受过伤,这些挑战也未能削弱她对马术的热情。相反,每一次跌倒都激发了她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让她更游刃有余地开展后续训练。妈妈看在眼里,心疼也理解:“心疼是难免的,但这是她热爱的事情,是她选择的成长方式,我们理解和支持。”

图片

谈起挫折,原若琳云淡风轻。她认为真正热爱马术并想在比赛中取得成绩,这是必不可少的付出。她用最稚嫩的声音讲出了一句深刻的话:“我觉得最容易的就是放弃,上完课直接啥都不管走人,这就是最容易的。”

马术对运动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掌握核心肌群的运动状态和细微差别,还要能充分感知马匹的运动状态。原若琳表示,这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并与马匹培养感情。若琳的马术日常不仅仅是骑马,还包括照顾马匹。她到马场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马库,给马准备好胡萝卜、苹果等零食;然后穿好护具,牵马出去训练;骑行后给马洗刷、冰腿,还会牵着马到外面走走。

图片

对于自己经常骑的马,若琳已经了如指掌。她说起它们的习性娓娓道来:小V是一匹能力很强但态度不端正的pony马,有时爱偷懒、容易分心,需要多花心思去驱动;拉雅西娜是一匹温血马,不仅能力强,对训练也非常上心,看到障碍就跃跃欲试,所以需要控制好它。在训练和比赛中,她更是能够精准判断马匹的心理活动。

通过马术训练,若琳学会了时间管理,并能平衡学习和训练。她说:“每天放学后就来马场,如果有超过20分钟的空隙时间,我就会完成一些作业。”在这样的安排下,她基本上每天晚上8:30就能完成作业。

问及是否影响学习和成绩,她笑着说:“只要在学习时认真学、玩时认真玩,保持高效率,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在马术的陪伴下,若琳的性格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她坦言,过去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放弃,现在则会多次尝试,如果解决不了,就找家长帮忙。她回忆起面对有难度的拔高题时,一开始总想着放弃,但鼓励自己多坚持几遍,最后发现其实是能做出来的。

【偶像与目标】

希望代表中国

站上国际赛事领奖台

在坚持的过程中,原若琳对马术比赛有了深入了解,并以王韫婧为偶像。她自豪地介绍道:“她是第一个在160(高度)零罚分的女骑手!”随着了解的深入,原若琳的目标也不断升级,她瞄准了国际比赛。“我很想去荷兰、德国等地看看,见识顶尖比赛现场,也希望能与世界顶尖的马术选手同场竞技。”她坚定地说:“原地踏步就等于输了!”

原若琳知道这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但她对此充满信心:“我想以王韫婧为目标,将来代表祖国站上国际赛事的领奖台。”

马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近年来,这种“骑士精神”也在深圳多个校园里传承和更新。


“我们期待把马儿带进校园,让和若琳一样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体验大草原的自由与洒脱,培养他们的骑士精神与君子风度。”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课程教学部主任欧阳丽萍介绍称,基于“云创课程”,学校开设了马术特色社团课。今年4月,云和学校为“骑士精神”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定义,提炼出“八大骑士精神”:谦虚、进取、荣誉、英勇、怜悯、积极、诚实、公正,这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激励孩子们追求更高尚的品质,成长为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

此外,深圳市格致中学也开设了马术选修课,英语教师肖莉英则对应开设了一门与马术有关的双语校本选修课,两门课都备受学生欢迎。深圳市中山大学附属学校启动“马术进校园公益月”活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模拟马”授课活动,这是深圳首次举办马术进校园公益活动;开设模拟马实践课程,每周安排一次马术课,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据了解,明年粤港澳全运会的马术比赛也将落户深圳,很多国际级别的马术比赛也将陆续来深。对马术进校园来说,这是一个契机。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受访者供图

编辑:谢粤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