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每年狂犬病疫苗使用量为1200万-1500万人份。尽管疫苗接种率较高,但由于庞大的宠物豢养率和狂犬病防治意识不足,中国目前狂犬病的风险依然较高。数据同时显示,在犬伤暴露等级方面,具有高危致病风险的三级犬伤暴露占42.9%。
2025年2月28日,狂犬病防控新技术研讨会(广州站)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三级犬伤暴露应急处置、新型被动免疫制剂应用等议题展开研讨,强调规范处置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抗狂犬病鸡尾酒单抗药物成为会议焦点,其广谱性、快速保护及“减痛”特性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
狂犬病疫苗。
三级暴露应急处置:被动免疫不可替代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犬伤暴露根据伤情被划分为三个暴露等级。其中一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皮肤完好无损伤,无需特殊处理。而出现了轻微抓伤或擦伤(无明显出血)的则定义为二级犬伤暴露,伤者需立即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被猫犬等宠物咬(抓挠)后出现贯穿性咬伤、出血性抓伤或黏膜暴露则属于最高等级的三级犬伤暴露,必须规范处理伤口(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如抗狂犬病单抗或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疫苗。
宠物犬也会有较强的攻击性。(南都资料图片)
即使轻微抓伤,酒精擦拭有痛感即表明皮肤破损,需按二级暴露处理。“至今仍有不少人以为被猫狗抓一下,破点皮、没出血并不要紧。其实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参与本次狂犬病防控新技术研讨会的急诊、犬伤、公共卫生专家提醒,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在被犬伤(动物抓伤、咬伤)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消毒处理,并及时到医院犬伤门诊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及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大量的临床经验已证实,动物致伤后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几乎100%可以预防狂犬病。
接种疫苗后需14天左右“起效”
低痛感、高效的单抗更能提升免疫效果
国际、国内的研究表明,不论何种狂犬疫苗,在接种后到形成足够的免疫保护往往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也就是需要14天才能完全“起效”,这段时间也就给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随着健康科普的深入和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犬伤发生后人们接种疫苗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免疫单抗、狂犬病抗病毒血清等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依从性却相对较低。“此类被动免疫制剂往往需要在伤口进行浸润式注射,不少伤者担心疼痛。此外,被动免疫制剂往往价格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伤者的注射依从性。”
与传统被动免疫制剂相比,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抗狂犬病鸡尾酒单抗药物,通过双靶点中和病毒,注射后1天内90%患者抗体达保护水平,3天内实现全身保护,且肿胀和疼痛发生率减少60%以上。其粘度低、渗透压接近生理值的特点,大幅提升了患者依从性。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