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97中这群学生自称“不是学霸”,收到了钟南山的回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04-11 17:09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刚刚读信的时候,很多同学看上去默不作声,但我相信大家都和我的内心一样,激动到万马奔腾!”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微信小程序班的学生周柏霖感慨道。(以下简称“97中小程序班”)

4月10日,在97中小程序班的课室里,同学们正在认真聆听一封不同寻常的回信。这封信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他在信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在信里说‘离学霸还有距离’,但我认为真正的科学精神不在于分数高低,而是敢于挑战和勇于创新。”

钟南山:科学探索需要三种力量

“高原反应风险预测”的微信小程序是该班同学们原创开发的项目。今年3月,就开发中面临的医学专业难题,同学们写信给钟南山,请求他的帮助和鼓励。记者在信中看到,97中小程序班的同学们自称“离学霸还有距离”:“我们只是一群普通学生,离‘学霸’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我们正非常努力地让自己进步,尤其在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

这封信的主笔同学李婧妤说,实际上,她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在考试拿高分这件事上,与“尖子生”之间依然有差距,“我难免会有成绩焦虑。”但在小程序班的项目制学习、探究中,李婧妤不断感受到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还要做梳理信息、做PPT汇报等工作。可能在目前无法快速显现出这些技能的用处,但等到大学、到未来,这些能力仍然是有用的。”

975x1277_67f8b8c03b730.jpg

4月,钟南山给微信小程序班的同学们回信,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并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学专家提供指导。在信中,钟南山表示,“高原反应风险预测”小程序项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97中小程序班的学生尝试用科学研究和AI的手段去创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已经迈出了科学探索的重要一步。钟南山还向同学们说:“你们跨校合作和敢于提问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科学探索需要三种力量:敢问‘为什么’的勇气、从失败中学习的韧性、用技术造福他人的初心。”

1179x1641_67f8b8c0387e3.jpg


学生易子恩表示,在过往,他对学霸的定义同样是“拿高分的人”。而钟南山的回信让他对“学霸”和科学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真正的“学霸”是不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批判精神。“非常感谢钟爷爷的回信!”易子恩说,他将带着钟南山给予的这份鼓励与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在接下来的小程序开发过程中不断进步。

从纸上谈兵到实际操作
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探索科学精神

真正的科学精神不在于分数高低,那又该去何处探寻?

图片

在高原反应风险预测小程序的研究中,黄睿欣同学分享了自己从“问卷填写者”转变为“问卷设计者”的经历。“以前我以为做问卷就是几个问题填一填,直到自己去设计一份问卷时才发现,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文献依据,还要考虑逻辑和数据有效性。”

黄睿欣所在的小组主要负责心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她和组员开展了充实而严谨的探究——查阅大量论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不同年龄群体、结合AI推荐的公式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等。“我们收集的数据都要自己整理,用统计学知识来分析数据和建模。”

对黄睿欣而言,这次项目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熟练掌握了使用Excel进行统计等技能,更是打破了她“学习只在课堂”的观念。“我们做的不再是纸上谈兵、写数学题,而是在解决真正能帮助别人的实际问题。”

作为小程序班班主任暨“数学建模x微信小程序项目:高原反应风险预测小程序”指导老师,叶玉茵见证了学生们用数学建模探索高原反应预测难题的全过程。在“高原反应风险预测”项目中,学生们用科学研究和AI手段创新地将医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四分位法处理非正态生理指标,通过T分数统一心理量表数据,最终构建出包含21项生理-心理因子的风险评估体系。

“这种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实践,正是科学精神的最佳诠释。”叶玉茵告诉记者,当发现9.1%的预测偏差时,同学们没有止步,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心理因素的重要影响,并量化了焦虑、敏感等指标对高原反应的贡献度。“那些为优化模型而反复验证的日子,生动展现了钟南山院士倡导的科学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叶玉茵如是说。

教育不该只有一把尺子
让学习成果被应用、埋下自信的种子

在97中微信小程序班,项目式学习、将知识应用至真实情境、实行多元评价模式是该班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这与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要求不谋而合。

4月10日,广东省新闻办与省教育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1纲要”方案(以下简称“2+1”方案),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2+1”方案指出,广东着力建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链条AI育人体系,课程纲要明确了广东人工智能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人智观念、技术应用、智能思维、伦理责任。

该方案还提出,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活动记录表、学习数据、作品评价、量表测量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各地探索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

97中副校长吴晶晶坦言,从传统意义上的“高分学霸”来讲,小程序班的学生确实离这个定义还有一定差距。“实际上,他们的中考平均分,在全市范围内大致处于中段水平。”但与此同时,吴晶晶也时常在反思当下的教育评价标准——当学业成绩成为唯一衡量标准时,孩子们的自信很容易被削弱。

经过多个学期的实践,吴晶晶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成长远远超出了分数的维度。“通过小程序开发,孩子们将自己的创意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我们看见了他们一点点找回自信的过程。”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被看见的好学生。”在吴晶晶看来,教育不该只有一把尺子。吴晶晶介绍,“小程序班”的设立初衷,正是希望通过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挖掘他们在技术、设计、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天赋,引导他们将所学技能转化为有实际价值的应用产品。“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写出来的程序能被真正使用,那种被看见、被认可的体验,会在他们心中埋下自信的种子。”

吴晶晶认为,小程序班的设立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更希望通过实践赋能,真正实现“以多元激活潜能,以实践促进成长”的教育目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