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研讨会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行。来自广东、上海及全国各地30多位学者、艺术家与策展人围绕“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广东实践”与“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区域互动与历史叙事”两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广东实践”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大咖打比喻,“这次大展是海派文化和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和上海画派的一次深情热恋,希望这次热恋不要一哄而散,我们不但恋爱,还要结婚,还要生孩子,还要繁衍后代,让我们两个画派能够为中国美术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广东百年大展用‘其命惟新’,实际上告诉我们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以岭南画派来命名的,‘其命惟新’是广东美术百年中最重要的内核。”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广东和上海两地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是很难剥离的,广东百年大展来到上海,也给上海艺术界、民众提出了新的审视和思考。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表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馆藏作品作为区域美术重要的一个抓手。“这次我们借了上海部分的关良、林风眠的作品,这种在地的互补,无疑大大丰富了广东人在各地的发展。同时通过整体的回溯,对广东在未来如何前行,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这次是溯源之旅,两地艺术的缘分在百年前已经有那么深的姻缘,这次展览也是对百年前缘结的深情怀念和历史呼应。“我们致敬百年,也是新起点。”
“我非常感动,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以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气势、这样严谨的学术梳理,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来给我们欣赏、学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认为,广东的美术实践可以让大家从艺术和时代的关系,艺术和经济的关系,气候和艺术的关系,地域和艺术的关系四个方面给予美术界以启迪。“这次大展是海派文化和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的一次深情热恋,希望这次热恋不要一哄而散,我们不但恋爱,还要结婚,还要生孩子,还要繁衍后代,让我们两个画派能够为中国美术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原来不知道广东美术馆有那么多好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学生时代学习美术的经典作品。也不知道原来有些我以为的上海画家其实是广东的。”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著名美术史论家朱国荣认为,相比“远房亲戚”,上海和广东两地的关系更像是“双胞胎”,两地关系交叉发展此起彼伏,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方土则认为岭南画派和上海画派都面向开放的海洋文化,都注重生活,注重写生。不同之处则在于海派注重雅俗共赏,岭南画派则视觉冲击力更强,注重现实关怀贴近时代。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王永则分享了广东之所以能办“百年大展”的四大原因。一是开放包容已成为广东的基因;二是广东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旗帜——岭南画派。“岭南画派在广东美术家心中已经不是画法问题,也不是地域问题,而是精神问题,认同‘折衷中西,融合古今’或者开放创新理念的都属于岭南画派。”三是广东美术界有团结和谐的氛围;四是广东有一套非常完备的培养人才的机制。
上海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则形象地比喻,两地的美术就像两条大河,时有交接,在源头已开始,在过程中有自己的发展主体性,但同时也在不断互补,最后生成。“这种亲缘关系非常重要,两条河流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贺蓓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编辑:陈逸芬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