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海上看深圳”游船航线延长,或将影响深圳湾候鸟栖息地?日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提出因“海上看深圳”游船旅游项目需要,预期在深圳湾开辟一条宽120米、底标-3.1米的航道,因此工程将疏浚至深圳人才公园。
2018年2月26日下午,深圳湾公园迎来一大批海鸥和水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一纸文件迅速引起热议,多名市民及环保界人士提出反对意见。深圳湾候鸟栖息地被破坏、底栖生物被牺牲、红树林生态环境受影响,是被频繁提及的问题。有市民在网络上发言称,一旦工程建成,目前深圳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海体验,必将遭到破坏。
3月25日晚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所在区域不属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区,并将在公示期内根据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对该项目作进一步研究论证。
1月14日,深圳湾海域。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需要疏浚的用海面积约48.4386公顷
在深圳湾公园B、C两区之间的流花山下,海岸线的一个小小几字形凹陷,带来了两侧宽广的潮间带,每当潮水退去,青脚鹬、白鹭、鸬鹚、凤头潜鸭甚至黑脸琵鹭等鸟类就会来到这片滩涂上觅食。而这里,也因此成为深圳人才公园一处难得的观鸟点。然而,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日前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报告》)中,这里成为了人才公园码头意向选址地。在此将新建码头,以供“海上看深圳”游船旅游项目深圳湾大桥内侧延伸航线停泊游船。
同样因“海上看深圳”游船旅游项目需要,深圳湾还将开辟一条宽120米、底标-3.1米的航道,需要疏浚的用海面积约48.4386公顷。
拟从蛇口邮轮母港延伸至人才公园
据了解,该航道将重点服务的“海上看深圳”项目早在2017年9月30日即开运营。航线从蛇口邮轮母港出发,途经SCT码头、深圳湾跨海大桥,再返回蛇口邮轮母港,全程约10海里,航行时间约100分钟,SCT码头、双玺酒店、蛇口渔港深圳城市景观均在其观光之列。
《报告》指出,现有航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现有航线没有全面展示深圳湾大桥以东的深圳人才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等城市亮点,无法全面展现深圳市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形象;二是现有航线夜景未形成景观带,沿岸景观工程还在推进建设中,夜景观光平均载客数低于白天班次;三是营运船舶不专业,现营运船舶非专用游览船,且无专用娱乐休闲设施,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效果。
2018年10月31日。第二个“深圳人才日”,深圳人才公园开园一周年。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基于以上问题,拟将航线从蛇口邮轮母港客运码头延伸至人才公园。《报告》中描述,航道建成后,途中可眺望人才公园及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大部分区域,以满足游客全方位“海上看深圳”需求。
“这个工程辜负了深圳人对每年10万只候鸟的承诺”
深圳市民如何看待这样的全方位“海上看深圳”项目?3月25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深圳人才公园,尽管疫情还未完全消散,但已有不少市民戴着口罩漫步来此,三三两两的跑友不时戴着口罩穿梭其中。在南都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多位市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工程辜负了深圳人对每年10万只候鸟的承诺。”来此与女友约会的市民小张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家住附近,深圳湾一带是自己和女友最钟意的约会地,尤其是每年的候鸟季,虽不是观鸟爱好者,但以群鸟为背景,光是约会也觉得浪漫。“如果日后这里改为观光码头,这份深圳独一份的浪漫就很难再续了。”
2017年3月8日上午,一队候鸟列队飞过深圳湾。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声音
旅游业人士:
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路线
建议由专家组综合评估生态环境效益
这样的旅游开发项目,对深圳来说,真的是必要的吗?红树林基金会(MCF)副秘书长李燊表示,自己曾经坐在科考船上在深圳湾远眺过深圳,“这种视野很有距离感,实际上深圳有更好的夜景观测点,塘朗山和莲花山都不错,建议可以请更多景观专家进行评估”。
而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看来,“海上看深圳”,从旅游业角度来看,对深圳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旅游路线。“从海上看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震撼的大视角,也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座城市的海洋禀赋。”宋丁称,自己十几年前就曾建议,应该充分利用深圳湾的景观和资源发展旅游。
但宋丁也指出,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产业链的领域,生态环境效益是在决定启动一个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此次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他认为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由专家组对片区整体资源综合评估后,再考量航线是否需要改动,“要守护珍贵的红树林,但红树林保护和旅游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倘若经过评估,此航线确实可能对候鸟栖息地产生影响,应该如何处理?宋丁认为,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这个项目,“可以根据专家的评估结果,再从旅游的角度进行调整,尽可能地规避破坏,或者采取一些补偿类措施”。
1月14日,深圳湾海域。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回应
市交通运输局:
拟采用电动环保型观光船
航道运营时将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措施
针对市民及环保界人士提出的问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也于3月25日进行了回应,称为进一步减少航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建船舶拟采用2000吨级电动环保型观光船,乘客定额350人,营运航速14节。采用混合动力电推系统,以全新的“零排放、零污染、超低噪音”环保模式运营,船舶噪音控制为60dB,在深圳湾相关水域完全采用电池电力推动,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航行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垃圾、污水全量收集措施,严禁固体及液体污染物海上排放。船舶灯光可视距离将限制在1640m 以内,航线距滩涂或无滩涂区域岸线距离大于800m。同时,将根据季节动态调整航船运行时间,如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将原定于16:00的运营班次适当延后,以避开鸟类活动活跃期。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表示,目前该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该局网站上公示,公示日期从3月19日起至4月2日(十个工作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意见建议。下一步,该局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环保要求,根据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对该项目作进一步研究论证。
统筹:南都记者 孙雅茜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孙雅茜 张艳丽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