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险资港股投资路径:3月频繁增持,这些金融股被扫货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0-04-13 19:34

24笔操作,7.8亿港元的险资增持了7只港股,险资进军港股的路径逐渐清晰。

南都记者根据港交所披露易“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股份”的披露标准进行数据统计。这意味,险资增持的规模可能更大,因为总额不足5%的险资持股不在披露范围内。

经南都记者统计,险资增持的七成均是金融类个股,这其中农业银行H股是重点增持对象。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今年以来,近七成的险资增持行为出现在3月份。


1

增持板块:最青睐金融股

险资增持港股,一直是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南都记者根据港交所的披露易平台数据统计获悉,截至4月7日,今年已有7只港股录得险资增持的记录。这些港股中,包括了三只金融股,即农业银行H股(01288.HK)、太保集团港股(02601.HK)和光大控股(00165.HK)。

此外,险资增持的其他股份还包括中集集团(02039.HK)、锦江股份(02006.hk)、中广核电力(01816.HK)以及赣锋锂业H股(01772.HK)等四只港股。

值得关注的是,在港股市场中,险资对金融股的关注度颇高。

险资增持2.jpeg


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在3月底回应南都记者时表示,即使在市场大幅调整情况下,保险机构也在克服恐惧,用常识和价值评估进行投资。特别是金融类的银行、保险股,虽然短期有投资风险,但长期有投资价值。

在李全看来,一些中资银行股息率不少在6%以上,市净率仅在0.4倍、0.5倍,非常有投资价值。“即使在市场大幅调整波动的情况下,公司也在克服恐惧,逐步建立这样的头寸。”

2

增持时间点:3月正是抄底月?

险资频繁增持的操作主要出现在3月。

根据南都记者统计的数据,在险资的24次增持行为中,1月和4月(截止4月7日)各自出现一笔,2月出现5笔增持,而3出现了16笔增持。

险资增持1.jpeg


以太保集团在港股增持锦江股份为例。太保集团旗下的Pacific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作为投资经理,今年已10次出手增持锦江股份,其中3月就操作了8次。据南都记者统计,太保集团在3月20日对锦江股份的增持价为每股均价1.187港元,是今年增持的最低成本价,第二低位则出现在同月23日的1.2110港元。

无独有偶,险资亦封底抄底金融股。

南都记者统计获悉,太平保险集团选择在3月23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增持的股价为2.8445港元,属于精准低位抄底之举。中国人寿四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其中三次亦出现在3月份,但平均股价均高于3港元。

事实上,3月恒生指数剧烈波动,部分股票一跌再跌。南都记者从港交所获悉,港交所的证券交易市场总值在3月底不足33亿港元,同比下跌3%。不过,3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超过140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3

险资增持风格:低于千万港元的增持为主

险资规模庞大,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不过,险资在港股市场的增持却呈现出,“多次”、“少量”增持的风格。

据南都记者统计获悉,在24笔险资增持当中,金额超过1亿港元的增持仅有2笔,超过9000万港元的亦有1笔。值得关注的是,增持资金在1000万港元至4000万港元规模之间的增持有10笔。另有11笔增持低于1000万港元,其中最低的增持资金更是低至200万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与保险资金动辄大规模投资A股的情况略有不同。

中国太保总裁傅帆曾在3月底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参与上海临港的定增外,中国太保在港股市场的动作,其实是一种权益申报。中国太保目前在香港方面的投资占总股本比例还是较低的。

采写:南都记者 梁小婵(南都记者周亮对此文有贡献)

编辑:梁小婵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