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疫见:重温艰辛,重申坚韧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0-04-16 17:51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疫中,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以特定的方式留下了特别的记忆。自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有“人传人”现象以来,南都评论即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截至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两个多月间发表评论百余篇。当前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我们选取若干篇什,重温这段艰辛岁月,重申这种坚韧精神,也期待在持续战疫中再接再厉,不胜不已。


防控肺炎疫情,须引导公众做出行决策

1月21日 南都画评

身体不适不出行.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尤其是身在武汉。不同的人对传染病的认知会有所不同,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可能多少会有些侥幸心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民众的警惕性。过去的经验表明,应对疫情需要做到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信息,一方面是为满足知情权,二是让公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决策,也是公共应对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尤其是武汉的政府部门,应该尽快行动了。


“封城”!武汉人拼了!全民同心防疫,才配得上这种牺牲!

1月23日 南都画评

01-23.jpeg

“封城”,关闭一个省会城市的对外通道,在新中国的防疫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无论多么艰难,武汉还是做出了这样一个断然的部署。敬意应该首先献给武汉市民。原本计划中的外出安排只能停止,市内公共交通停摆更会让市民感到严重的不便,和平时期,这种牺征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敬意还应该献给所有因封城举措受到影响的人们。他们同样会为“封城”埋单,也同样是在为防疫作贡献。最好最大的回报,注定只有一种,那就是全民同心并取得这场防疫斗争的完全胜利。因为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人们为此做出的牺牲。


人心不可欺,瞒报疫情必受严惩

1月24日 南都画评

对瞒报零容忍.jpg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凶险,防疫已然成为一场恶仗。对涉及缓报、瞒报、漏报疫情,落实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进行督查,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防疫使命如此艰巨的时刻,明确和重申对缓报、瞒报、漏报的“零容忍”,除了于权力运行而言是一种非常时期的特别警示和督促,客观上也让全社会都明白,越是情况危急,越需要监督的及时、全面和不缺席。“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疫情当前,请务必恪尽职守,这是最基本的托付,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遏制疫情蔓延,也要警惕污名和歧视“武汉人”、“湖北人”

1月26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32.jpeg

非常时期,普通人对于病毒传播和高风险人群的担忧可以理解,但现实中,确实也出现了“扩大化”、“污名化”的情况。必须明确,武汉虽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地,但每一位感染病毒、发病的武汉居民,都是此次疫情的受害者——没谁想过要“主动”染病。更重要的是,公民的隐私权、平等权和人格尊严,就算情况特殊,也不能被缩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保障公众整体利益和保护病人、高风险人士个人隐私之间取得平衡。当前防疫任务繁重,在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时,我们也要防止隐私泄露、污名病人、歧视武汉人等“次生灾害”;我们要隔离病毒,而不是隔离同胞。


批评教育的“依法查处”,也得有是非对错

1月29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94.jpeg

1月29日,武汉警方通报此前8人“散布谣言”被处理的具体情况。按照此前通报,“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但在媒体查证的个案中,个案当事人所发布的“不实信息”,属于医务从业过程中的见闻,只是对不明肺炎存在措辞、定义的错误,而这算不算特定时间段的认识局限?不管是批评教育、训诫还是《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其他处罚,前提是对相关当事人行为的是非认定。尊重事实,分清是非对错,需要勇气,更需要诚意。


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如何保证“不让黄冈成为第二个武汉”?

1月30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95.jpeg

中央指导组派出督查组,赶赴黄冈市进行督查核查。当问到定点医院收治能力床位数量、核酸检测能力时,当地卫健委主任要么沉默,要么含糊其辞,一问三不知。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居然对本地抗疫的基本情况都懵然无知,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官员,如何能够负担起抗疫的大计?“决不能让黄冈成为第二个武汉”靠什么来保证?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这是核心之核心。作为本地主管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官员,这位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如何让人信任?


又见抢购,为什么盲从一再战胜常识?

2月1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92.jpeg

一夜之间,双黄连断货。抢购潮之后是尴尬。上海药物所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双黄连的抑制作用只是初步发现,至于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实验。抢购并囤积物资,在全球经济普遍为产能过剩担忧的今天,原本是个笑话;是药三分毒,不对症的药喝下去有害无益,这也应该是常识。然而为什么盲从一再战胜常识,理性总是输给狂热?常识匮乏,理性稀缺,小到个体大到社会,注定要吃大亏。


严肃问责湖北红会,凝聚人心才有战疫信心

2月4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87.jpeg

问责终于来了!引起极大民愤的湖北及武汉疫情防控物资发放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有了初步查处结果。这样的处理结果无疑在外界的预料之中。全国各地援助的物资向湖北和武汉聚集,但大量医务人员却迟迟得不到防护装备,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只能通过社交平台向外界求助。与之相对,一家没有设置发热门诊且不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的民营医院却获得了上万只口罩。评价红会当下的工作表现,主要就看物资调配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疫情应对一线的需求,如果没有,其工作就不合格,就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


李文亮:大医精诚,他尽了一位医者的本分

2月7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88.jpeg

从2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关于李文亮医生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不停刷屏,人们揪心一位年轻医生的生死,哀悼一位一线抗疫战士的倒下,更追念一位医者在他最后的时间里留给世界的声音。作为一名医者,他因说出执业过程中的见闻而被训诫,也正因此,让人们得以见证一位医者的坚持。身处抗疫一线的医者李文亮,并未纠结于被训诫的人生片段,而是毅然决然地走向属于他的战场,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文亮走了,他付出了他作为一名医者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大医精诚,注定不朽。


不要让“鄂”字头车辆在高速路上长期漂流

2月9日 南都画评

“鄂”字当头,无处停留?.jpg

一场被迫的高速路“旅行”,让来自湖北省天门市的货车司机肖师傅心力焦虑。肖师傅离开湖北已一个多月,隔离期和观察期已过,他在汉中高速休息区的“短暂停靠”也又过去了十数天。各地的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之下,如何对待那些已经落地的“疫区来客”,以及其他拥有湖北籍贯、旅居史的居民,“隔绝病毒,不隔绝同胞”应当成为最起码的人性共识和最理智的社会治理底线。如何让“鄂”字头车牌有地方可停靠,让“疫区来客”感受更多同理心的宽厚、理解与帮助,考验世道人心。


隐瞒天怒人怨,做人要负责任

2月10日 南都画评

一人隐瞒,一片遭殃副本.jpg

疫情防护关键时期,有一件事绝对天怒人怨,那就是隐瞒——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以及与疫情相关的生活史、旅行史。一个人的隐瞒,可能会把无数人拖入险境;一个人的隐瞒,可能会让无数人的防控努力前功尽弃,一个人的隐瞒,或将使整个社会付出巨大代价。杜绝隐瞒,寄望于所有人的自律,也不能不穷尽强制和威慑手段。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机会,但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这个真的必须,也真的不难。


关注一线女性医护生理期需求,卫生巾安心裤也是“战疫”物资

2月12日 南都画评

战疫要有她视角.jpg

一直未受关注的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生理期需求终于被发现,无论从关爱医护的人性角度,或是保持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减少防护服损耗的“功利”角度来讲,安心裤甚至都不是什么贴心的特殊需求,而是刚需。后方能做的,不只是加油鼓劲,为一线医护人员想得更多,给予更精细的关爱和保障,才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战疫”,更好地保护每一个人。


科长“大意失荆州”?战疫不容特权横行

2月15日 南都画评

这算不算举报?.jpg

每一起网络爆出的特权丑闻,那些不经意间的“露富”,对锦衣夜行的寂寞难耐,于制度反腐而言都是难得的案情线索,对社会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公众参与。在规则公平面前,特权没有大小,而只有对普通社会公众权益的实质性侵夺,救援物资如此,交通资源亦然。战疫当前,不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切涉嫌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应当摒弃、严查和严惩。越在关键时刻,公众对公平的期许就越高,只有彻查个案,才能让决胜战疫少一点阻力,多一些希望。


过激防控必须及时纠正

2月17日 南都画评

坚决对“一刀切”说不!副本.jpg

对“一刀切”的疫情防控措施说不,从国家到地方的态度越来越明确。部分社区不分青红皂白、无故限制和拒绝必要的人员进出,地方在高速路口设卡拦截、“一刀切”地扩大执行实质性的限外措施,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到企业的复工复产。以“谁都有特殊情况”、区分具体情况只会让隔离措施形同虚设为理由,来给一刀切的所谓“硬核”辩护,不仅是对规范程序的刻意回避,更是对国家法治的破坏。战疫尤其需要全民的共识和团结,粗暴的执法、教条的隔离和“一刀切”的地方割据必须被及时纠正。


武汉最严措施,需要最大配合

2月18日 南都画评

武汉人坚持住.jpg

武汉及时采取“最严措施”,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措施是过去做法的加强版,其特点在于,一是强化了排查的针对性,覆盖了所有的敏感人群,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等一律纳入排查范围;二是强化了实施刚性,既对负责防控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明确对不配合的个人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


训斥医务人员的干部,需要少一点“我要我觉得”

2月21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7137.jpeg

武汉市第七医院某患者严厉训斥并频繁打断医务人员解释的视频在网络上发酵。事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在核实患者身份为该局后勤服务中心筹备组副组长。倘若这位副组长与医务人员好好沟通,而不是“我要我觉得”,相信即使医务人员不负责这项工作,也会向副组长给出一个具体的答复。特殊时期,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更加珍贵。这次舆论事故实际上是一面镜子,不仅是要让副组长看到自己的问题,对于其他干部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比对。看一看视频中不停用手指人的陌生人,想一想实际中是否过于重视了“我”,而忽略了身边的“你”以及更多的“他”。


对吐槽的“武汉嫂子”不妨多点宽容与理解

2月25日 南都画评

她是在帮忙.jpg

一段“武汉嫂子”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吐槽社区及当地超市“套餐制”配送物资问题的音频引发热议。从事情后续的进展来看,嫂子反映的情况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有些关系没有理顺,有些工作做不到位,既有过去机制上协调不足的问题,也有基层面对疫情新情况经验不足的问题。如果能通过群众的批评和鞭策,形成官民良性互动,疏通下情上达的渠道,对下一步做好抗疫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不能让“流浪武汉”成为战疫盲点

2月28日 南都画评

没有一个 角落 可以被遗忘副本.jpg

武汉城内各处的停车场、地下通道成为不少滞留人员的临时居所,其生存状况引发外界强烈关注。疫情肆虐的武汉,随着高层“应收尽收”决策的推进,情势正在转好,而为滞留武汉人员提供必要救助,同样需要本着“应救尽救”的原则,尽力堵上战疫的这个关键疏漏点。没有一个人应该被落下,肺炎病患的救治如此,滞留武汉外地人的救助亦然。让身处异地的滞留武汉人员得到必要的救助和帮扶,不仅可能直接影响此番战疫的成败,更攸关最基本的权利尊重和人性对待,这项工作不应该被忽略。


抗疫补助领导远超一线医护?分配不正义让人寒心

3月4日 南都画评

下山摘桃子? 休想!副本.jpg

日前,一份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的抗疫一线补助名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名单中“领导专家拿到的钱比服务确诊患者的工作人员都高”,相对于专家拿得多,行政领导拿得多更招人非议,这里涉及最起码的分配正义问题。而明显的分配不正义,只会让补助的意义损失殆尽,让一线人员寒心!任何对分配正义的伤害,都是对制度本身的伤筋动骨。战疫当前,绝不能让那些“下山摘桃子的人”得逞!


一声声“假的!”喊出了真民意

3月6日 南都画评

有时假的 才是真的.jpg

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考察时,诸多业主直接从窗口向楼下的指导组喊话:“假的,假的!”“形式主义!”一段并不悦耳的疾呼,却是最真实的民意。因为它能传递最直接的民众体验,因为它能表达最酣畅的基层意见,因为真实,所以震撼。一声声“假的”,喊出了真民意!让更多的民意能够原汁原味地喊出来,传递到更大更广的平台,公共空间会更加风清气朗,各项工作也会更加运行顺畅。


疫情形势积极向好,防控仍需慎终如始

3月10日 南都画评

方舱休舱,疫仍要防2 副本.jpg

武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说明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就医压力大大缓解,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于近日再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目前疫情并未彻底结束,在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两者之间如何保持好平衡,将是接下来要面对的新课题,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审慎。


用垃圾车给居民送肉,不是一句“工作失误”就能解释的

3月12日 南都画评

亏你想得出来!.jpg

一张环卫车送肉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事后经证明,环卫车拉的是武汉青山区钢都花园社区居民集中购买的平价肉。每个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是:肉是用来吃的,垃圾是用来扔的,把两者混在一起,不仅让吃的人心里膈应,形式上更是对人格尊严的一次侵犯。何况作为疫情重镇的武汉,用垃圾车装肉,还只套上一层塑料袋,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武汉其他社区的居民也晒图反映自己社区存在用环卫车装蔬菜的类似现象。一句失误显然不足以解开所有疑问。


面对疫情输入,也需个体保持理性

3月17日 南都画评

WechatIMG48.jpeg

作为中国公民,在这个时候选择回国,一方面是出于国内疫情正在过去而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正处于暴发期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怀着对家乡的信任和回家的安全感, 并不违法,也没有错。将回国这个行为描述为“千里送毒”,是充斥着恶意的歧视性言论,围观群众需要理性看待回国入境人员。而旅居在外的华人在作出要不要回国的决定之时,也应当保持充分理性,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考虑后作选择。


木棉花开,敬意献给凯旋逆行者

3月20日 南都画评

木棉绽放,英雄返乡!.jpg

敬意要献给所有队员,你们是子女,是父母,但你们卸下家,扛起国,立起作为医者的大旗;敬意要献给不幸因公殉职的医生王烁,如果一定要把疫情比作战争,你就是残酷战疫中的英雄,如今胜利在望,请你安息。你们从来都是白衣天使,没有变过!


出品:南都评论部

设计:甘丹 林军明 严丽萍

编辑:晏文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