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广州的非洲人:中国很安全,中非信任将继续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4-19 08:43

微信图片_20200421134147.jpg

南都讯  4月17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80场疫情防控采访活动(在穗国际人士代表记者见面会),来自尼日利亚、多哥、坦桑尼亚、刚果(布)等国的商会会长分享了来华数年所见证的中非友谊故事,并表达了对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的展望和愿景。

麦克妙斯(Ogbonna Maxmus Ikenna) 尼日利亚中国商会会长.jpg

麦克妙斯(Ogbonna Maxmus Ikenna)  尼日利亚中国商会会长

尼日利亚中国商会会长麦克妙斯:

在中国生活很幸福,中非信任将继续

尼日利亚中国商会会长麦克妙斯(Ogbonna Maxmus Ikenna)用流利的中英双语,介绍了自己来中国工作、生活,与中国妻子结缘的种种趣事。

麦克妙斯表示,2003年,他来到中国做珠宝贸易,并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刚开始,他还不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化,发生很多“趣事”。比如,不会使用筷子,经常把筷子掉到衬衫里。又比如,和中国朋友吃饭时,常常会被提醒“慢慢吃”,告别时又会听到他们说“慢慢走”,于是就把吃饭和走路的节奏放得很慢,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客气的说法。

2009年,经朋友介绍,麦克妙斯认识了一名潮州女孩,并与之约会,最终组建了家庭,现如今已拥有了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3岁的儿子。由于英语是他的母语,有时麦克妙斯也会利用自己英语的优势帮助身边朋友的孩子补习英语。

“在广州,人们对外国人都很友好。”麦克妙斯说,他也很想告诉在国外的朋友,在中国很安全,大家不用担心。

“远在非洲的尼日利亚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做生意很厉害。在广州居住的尼日利亚人中也有不少商人。” 麦克妙斯表示,非洲人相信中国的措施,也希望中国和尼日利亚人民可以增加互动,共同携手抗疫。

“疫情过后,中国和非洲的信任将继续,我们之前开展的商业活动也不会停滞。” 麦克妙斯表示,在中国生活很幸福,因为处于一个好的时代,居住环境也很好。

佐仕林(Nhalochy Lare Tietimpo) 多哥中国商会会长.jpg

佐仕林(Nhalochy Lare Tietimpo)  多哥中国商会会长

多哥中国商会会长佐仕林:

在中国生活久了,把中国也当作了家

“大家好,我叫佐仕林,别人都叫我940。”一开场,多哥中国商会会长佐仕林(Nhalochy Lare Tietimpo)便幽默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绰号,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了他。在他的外套上,常年佩戴着中国和多哥的国徽标志,他说这是中国和多哥友谊的标志。

“我早就爱上中国了。”活动上,佐仕林还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爱。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了解中国,懂中国文化,因为我知道中国文化已经有很多年。”佐仕林表示,从小他便对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好感,于2005年来到中国,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亚洲文化,了解中国文化。

2002年,佐仕林看到了一个“梦想中的美女”,认定了她做自己的老婆。“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佐仕林说,5年后,他与那个女孩再次相遇,并结了婚,现如今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非洲有54个国家,在我所在的多哥,大家都很有礼貌。” 佐仕林说,在成为“中国女婿”后,有一次他回多哥,和朋友聊起中国生活时,不自觉地说起了“我们国家”,朋友很惊讶。他只能不好意思地说,在中国生活久了,把中国也当作了家。“我爱多哥,也很爱中国。”

“广州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也是很好的地方,在这里你也会得到你的梦想。” 佐仕林说,感谢可以有这么好的交流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他们,并促进相互理解。

“中非一直是合作关系,非洲有很多文化和中国很像。最重要的其实是沟通,很希望你们能够了解我们,我们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你们。” 佐仕林表示。

约翰(John Vedasto Rwehumbiza) 坦桑尼亚中国商会会长.jpg

约翰(John Vedasto Rwehumbiza)   坦桑尼亚中国商会会长

坦桑尼亚中国商会会长约翰:

因想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来到中国

1987年,约翰(John Vedasto Rwehumbiza)便来到了中国,当时他刚从非洲毕业,获得了中国、英国两个进修机会。“当时我看到很多新闻报道中国改革开放,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大,希望学到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方式,所以我来了中国。” 约翰说,在他看来,坦赞铁路的建设正说明了中非友谊历史悠久。

“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觉得中国人很好客。”约翰说,还有中国朋友邀请他回家乡一起过年,有一些人没见过非洲人,还问他“为什么那么黑”,他也坦然地告诉他们关于非洲人的故事。“这不是歧视,就是好奇。”

2001年,约翰在上海交大读本科,后来回到了非洲,代表中国企业和非洲当地打交道。“那时,我想利用我的优势,很想回广州。”约翰做了几年后,发现市场变化很大,便回到广州做建筑材料生意。

“一带一路倡议也给了非洲很多优惠政策,很多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将贸易逆差缩小。”约翰说,他现在主要将坦桑尼亚的农产品出口道中国,比如芝麻、还有木薯淀粉。

阿宾(Sala Francois Serge) 刚果(布)中国商会会长.jpg

阿宾(Sala Francois Serge)   刚果(布)中国商会会长

刚果(布)中国商会会长阿宾:

理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中国很安全

2005年,阿宾从刚果(布)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进修2年后,来到广州运营公司至今。15年间,他成为中刚交流的桥梁,曾多次邀请中国商人前往刚果(布)考察。

对初从刚果(布)来穗经商的同胞,阿宾也给予不少支持,“我跟他们说,在中国经商,要遵守法律,要慢慢来,安全是第一。”阿宾说,15年的工作生活间,他一直认为中国很安全,是一片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地。

即使疫情期间,对医生上门做新冠病毒检查等防控措施,阿宾表示,检查一下会更好,不管是非洲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为了保证安全。

刘继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jpg

刘继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中非友好合作不会因疫情而中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继森表示,广东有和非洲非常长久的贸易历史。2017年,他带团去非洲访问,11月天气非常凉爽,刚踏入非洲大地,迎接他的是埃塞俄比亚的关员。“他们的中文非常好,用中文和我说:欢迎中国朋友。”

“中非关系并不是一天就到了这样,而是由中非几代领导人共同缔造的中非友好传统,一直发展到现在,不会因为突然暴发的疫情而中断。” 刘继森认为,广东省最有条件打好“非洲牌”,广交会闻名遐迩,自由贸易发达,不少非洲朋友对广州的商品非常有兴趣。“而现在在上海的进博会中,也有不少进口商品,包括来自非洲国家的商品,缩小了中非间的贸易逆差。“

霍江涛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助理.jpg

霍江涛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助理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助理霍江涛则早于2004年和父亲一起去肯尼亚旅游时,便爱上非洲这片土地,2005年不断开始出差到非洲工作,和非洲结缘。

此后,她加入了非洲广东总商会。“商会从经贸、文化,还有青年人三个层面开展活动。“霍江涛表示,目前,中国有一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非洲转移,中国企业的很多优秀经验值得非洲借鉴,同时中国也需要非洲,希望可以让广东优秀的产业和非洲所在国积极合作。并通过青年人文化活动,比如留学生交流会,推动中国和非洲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和往来。

朱拉伊 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非洲广东总商会创会会长.jpg

朱拉伊  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非洲广东总商会创会会长

在非洲也不乏前去做生意的中国人。“我和非洲的故事源自青蒿素。”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非洲广东总商会创会会长朱拉伊便因青蒿素和非洲结缘。2004年,由广东新南方集团旗下广东新南方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研发生产的第四代复方青蒿素“粤特快”走出国门,助力非洲国家抵御疟疾。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4年,科摩罗三岛已实现疟疾零死亡。

侯建雄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世能集团董事长.jpg

侯建雄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世能集团董事长

而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世能集团董事长侯建雄则在在电力行业从业多年。2010年,世能集团开始进入非洲,针对那里制造业落后、电力设备空白的情况,于2012年成立中乌第一家合资公司,把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带到国外。侯建雄透露,目前,集团在乌干达的业务发展计划没有受影响,并准备继续上新业务。

侯建雄坦言,严格的防控措施或多或少会带来不便。但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中非是伙伴、是兄弟、是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和共同努力。“为了安全着想,我也告诉在非洲的我的员工要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的措施,既为当地老百姓好,也为我们自己好。”

750x500_5e8753d5681c1.png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黄亚岚,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同在广州 齐心战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