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广州垃圾分类将把“触角”延伸到城中村等地区,天河区车陂街响应号召,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试点工作。自3月27日试运行以来,目前已完成车陂涌以西区域定时投放点硬件建设、宣传氛围打造、配套场地用房建设、转运接驳设备采购调试、站桶员值班安排等工作。6月,车陂街将全面开展村内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
2020年5月14日上午,广州天河区车陂村里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6月,车陂街将全面开展村内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
进入车陂村,记者看到沿途设置了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摆放着“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巷道沿途张贴了很多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画,村里还结合龙舟元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二维码;在沙美公园,车陂街打造了一条生态环保文化长廊;在车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车陂街与辖区学校合作推进的“垃圾分类进课堂”成果展。
车陂街党工委书记曾东标介绍说,车陂街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由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牵头负责的工作专班。街党工委统一指挥,统筹10个职能科室(所、队)、6个社区居委和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力量,协同推进优化提升试点工作。据悉,机关党支部、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和村内6个社区党总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49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垃圾分类,积极发动屋主、二手房东、辖内单位、民间协会、志愿者组织等协同参与。
3月27日起至目前,车陂街累计向村内居民派发《车陂村垃圾分类指引》单张5万份,住户知晓率达85%;街环卫站与204家餐饮店铺签订了餐饮垃圾收运协议,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村内餐饮垃圾每日收运量已由试行前的2.8吨提高到8.04吨,增长1.8倍。
天河区车陂村里,龙舟造型的垃圾分类宣传雕塑。
天河区车陂街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试点工作。
广州天河区车陂村里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
定时投放点设4个时间段
2月初,车陂街已开始宣传发动,在巩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试点,并制定《车陂街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车陂街将撤销村内原有的24小时垃圾投放桶点,因地制宜在村内设置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原则上按1000住户(非门牌号,指实际租住户)设置一个点位。基础条件较好、路巷相对宽阔、人流量较大、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路巷点位,按照市区统一标准设置天河区统一的Ⅰ型或Ⅱ型垃圾分类定时投放亭。基础条件较差、路巷狭窄、人流经停场地不足、周边配套设施不足的路巷点位,设置简易定时投放点。对确因场地受限、无法设桶、摆桶的局部巷道,借鉴快递小哥电瓶小车的做法,约定时间穿街走巷,供村(居)民定时投放。
上述定时投放亭、定时投放点以及流动公交式投放车,都采取定时定点摆桶放桶的形式,过时撤走。与小区设置2个时间段定点投放不一样的是,车陂村定时投放亭(点)设有4个时间段,居民仅在规定时间段内投放垃圾,其他时段禁止投放垃圾。
车陂街环卫站负责人指出,村内不设24小时垃圾投放桶点,主要是村内建筑物和人口密集、巷道狭窄,误时投放点选点困难,垃圾过夜容易滋生蚊虫,影响人居环境质量。设四个定时投放时段,则是经过深入调研城中村上班族、居家族的生活习惯和出行规律后作出的,通过加密投放频次,将早晚高峰时段适当拉长后,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群众。
2020年5月14日上午,广州天河区车陂村里的垃圾分类宣传。
2020年5月14日上午十点过后,广州天河区车陂村里的一个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垃圾桶被收走,环卫工人在搞卫生。
2020年5月14日上午,广州天河区车陂村,居民在车陂涌边运动。
餐饮店单独收运定时“交作业”
城中村内遍布个体户经营档口,尤其是小型餐饮店比比皆是。如果由餐饮店自行把厨余垃圾投放到定时投放点,恐怕垃圾桶容量不足,也容易造成混装混倒的结果。因此,车陂街对车陂村内餐饮店采取单独收运的方式,由专人定时上门收取厨余垃圾,也能及时监督分类情况。
“剩饭剩菜要倒在绿色的桶,废弃纸张、大骨头倒在灰色的桶。”近日,沙美社区垃圾分类“五人小组”在村内餐饮店开展上门宣传,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安装油水分离器过滤设备,购买绿色厨余垃圾桶和灰色其他垃圾桶,约定垃圾收运时间和预计厨余垃圾排放量,并与店主签订《天河区车陂街餐饮垃圾收运协议》。
“五人小组”是由街道分类办、城管执法队、环保中队、环卫站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宣传、落实、监督所辖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每日,辖内餐饮店将向他们定时定量提交厨余垃圾,不足量时或将被追责。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编辑: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