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商贸、金融、红色文化、灯光秀于一身,广州珠江边这个广场要火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5-28 21:17

pic_818727

2019年10月7日晚,海珠广场灯光秀

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实习生邹美含 5月28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广州珠江北岸地区,西起荔湾区沙面岛,东 至越秀区天字码头,南临珠江,涉及越秀区人民街、荔湾区沙面街和岭南街,共 3 个行政街道,占地面积共 2.78 平方公里。规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现代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医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业态有效提升,环境景观明显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旅游品牌更具影响力,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现代商贸中心、文化金融商务区、珠江景观魅力展示带,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 

根据珠江北岸地区基础和优势,重点打造现代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医疗等4个产业组团,4个产业组团中,海珠广场出现在其中3个组团,承担起珠江北岸发展商贸、金融、旅游的重任。规划提出,要实现珠江北岸产业提升,离不开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规划对区域内21个专业市场实施转型疏解。规划涉及越秀区、荔湾区,两区每半年向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珠江北岸地区产业提升推进情况。 

20200528193204638168.png

20200528193204647278.png

现代商贸业组团:十三行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 

pic_436979

拉货的人穿行于夕阳下的一德路。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串联海珠广场、一德路、南方大厦等沿江优质资源,着力引进高端、时尚商业品牌,鼓励推广新技 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东接北京路(步行街)、西连沙面岛, 极具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特色的沿江高端商贸业发展走廊。 

一德路商圈。聚焦万菱广场、一德路海味干果市场集群、 嘉乐斯玩具精品城等专业市场,通过规范整治、改造升级、举办高端活动、引入新业态等,推动一德路商圈加速向国际化、 展贸化、信息化转型升级。 

海珠广场及地下空间。一是依托海印缤缤广场、万艺广场和广州宾馆等地块,进一步优化提升经营环境,引入高端品牌,创新商业业态及体验消费新模式。 

十三行及人民南商圈。全面彻底推动新南方大厦功能转型,带动沿江物业连片开发,集中引入国内外高端商贸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品牌。探索开展小额“即买即退”试点,争取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 

金融业组团:三年内推动3-5家文化企业上市 

pic_388438

广州民间金融街社区。 南都记者 高贵彬 摄

依托海珠广场、广州民间金融街,积极引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法律、会计、信息等配套 专业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商业保理、拍卖等类金融产业,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集聚平台。 

海珠广场文化金融 CBD。推动文化金融创新联动。以海印缤缤广场、广州宾馆为载体,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或总部,力争三年内推动3-5家文化企业上市、挂牌,形成一系列可供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金融产品、机制体制和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文化金融创新示范区。 

金融总部经济集聚区。发挥公共配套资源和服务集聚优势,依托恒基中心、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丽丰广鹏等载体,重点引进金融总部机构、大型科技金融企业、高端金融商务企业等, 集聚大湾区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广州民间金融街。一是打造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打造全国领先的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众创金融集聚区和中 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二是建设公益金融试验区。推动发起“越秀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推动设立“大湾区公益金融联合会”,打造高品质公益金融综合服务环境。三是加快完善小贷公司分类分级监管体系,激活行业优胜劣汰机制。 

旅游休闲产业组团:上演环海珠广场主题灯光秀 

pic_819520

沙面大街14号,建于1890年,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充分发挥越秀、荔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沙面-西堤片区,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打造“网红打卡地”,形成集文商旅融合化发展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串联珠江北岸的沿江路、沙面岛、十三行、长堤大马路等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沿江景观建设和文化建筑的优化改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配套设施。

pic_828866

广州沿江路。

沿江路片区。一是将海珠广场建设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广场,以广州解放纪念雕像为核心,充分挖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东亚酒店、嘉南堂、广州沙面建筑群之苏联领事馆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串联多个文化重要节点,打造广州红色文化经典旅游线路。二是实施传统中轴线照明建设工程,依托华厦大酒店、万艺大厦等五栋楼宇作为载体,打造“主轴画卷”,采用高清全动态三维视频技术,上演环海珠广场主题灯光秀。三是通过大系统、大数据共享模式,在海珠广场周边建设智慧灯杆、智慧斑马线等智慧交通系统,打造智慧市民广场。四是充分挖掘石室圣心大教堂的文化价值,推进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五是依托“粤海关”历史人文资源,对标高端文化片区的建设标准,大力支持 “粤海关”博物馆发展。 

沙面岛片区。以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标准,进一步提升沙面岛整体运营管理质量,打造世界级“慢岛”。巩固“异域风情美食区”品牌,举办高端文化艺术活动,整合文商旅资源,打造个性文化旅游项目。 

十三行及文化公园片区。依托十三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十三行博物馆,突出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文化品牌价值打造。 

许地-高第街片区。依托高第街金鸿顺项目、许地民俗文化等,重点发展“许地-高第街”商都文化旅游和休闲商业街区,建设集商业、文创、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体。 

健康医疗产业组团:构建“互联网+ 医疗+药品”新模式 

pic_828862

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挥医疗资源集中优势,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打造健康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形成以健康医疗项目孵化、中医药文化推广为主,集高端医疗、康体保健为一体的产业创新集聚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边地区。推动靖海路、一德路、沿江西路等周边街区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打造成为我市医疗及健康产业领域的综合产业平台,适时与健康医疗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共享资源,培育孵化健康医疗项目,加快健康医疗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广州市中医医院周边地区及清平中药材市场。进一步加强市中医医院软硬件建设,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街区,探索建设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馆、国医馆及中医药养生、康体保健、家庭药膳等延伸业态,搭建中医药健康文化综合推广平台。大力推动医疗医药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 医疗+药品”健康管理新模式。 

关注: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积极引导专业批发市 场向展贸中心、交易中心转变,引导市场商铺进行公司化改造。 推广“店货分离”模式。推动专业批发市场现场“零库存”。参照火车站流花地区做法,持续开展人民南路、十三行、清平中药材市场等片区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整治, 重点清理整顿“住改仓”现象,严格禁止新建、扩建仓储业。持续 开展交通整治行动,下大力气整治五类车,并在公共道路中央设立栏杆等隔离物,解决拖车运货引起的各类交通问题。对临建到期、违法建设批发市场依法进行拆除。指导专业批发市场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依托“穗康”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编辑:游曼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