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上阵,全程实战化!黄埔上演水陆空立体救援应急“大片”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5-29 20:29

“报告区总值班室,刚才金坑村发生地震,震感强烈,有房屋倒塌、人员被困,情况非常危险,请求救援!请求支援!”“收到!请全力组织村民自救互救,我们立即派出救援队伍。”

5月29日下午14时28分,在一阵急促的灾情警报中,黄埔区2020年综合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危化品泄漏、管涌抢护、载人无人机救援……一场黄埔应急“大片”在金坑水库及周围区域精彩上演。据了解,这是黄埔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科目最多、首次实现在线直播的防灾救灾综合应急演练。

20200529190654839.jpg

管涌抢护现场。南都记者马强 摄

值得一提的是,历时近两个小时的应急演练即将结束时,金坑水库上空突降大雨,增加了现场演练的难度,也让本次演练“全程实战化、轻演重练”的宗旨更好地体现。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谷林表示,无论情景还是应急流程,都尽量贴近真实情况,不怕暴露问题。

“地震”次生灾害此起彼伏

水、陆、空展开立体救援

本次综合演练模拟黄埔区东北地区发生3.9级地震,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当天,黄埔区总值班室接到“地震”灾情报告后,立即通过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将震情报给黄埔区应急管理局、黄埔区安委办各成员单位,分管区领导汇合相关部门紧急赶赴现场并成立现场指挥部。

“立即启动区地震预案四级响应,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和疏散转移!”该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快速组建,区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对救灾现场进行远程指挥调度。综合协调、抢险救援、群众救助安置、医疗救护防疫、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专家组等工作组高效运转,各项应急指令及时发出。救援力量从水、陆、空三方面迅速向演练“震中”金坑村集结。

20200529190655274.jpg

蓝天救援队现场协助营救倒塌房屋内受困居民。南都记者马强 摄

“金坑水库入口附近有一户房屋倒塌,内有居民,请求支援。”听到信号,黄埔区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协助营救。现场指挥员划定警戒区,侦察员携带搜救犬进入现场开展侦察侦测、绘制地图并将现场视频传回现场指挥部。队员通过生命探测、支撑-破拆-挖掘-起重作业等组合式战术全力营救生命,通过机器人装备开展现场伤员吊装。

20200529190655100.jpg

救援队员对车辆进行破拆,营救被困司机。南都记者马强 摄

消防车、抢险车、医疗车、指挥通信车,空中、地面、水上立体救助,身着不同色彩的多个救援队伍通力合作——

极速无人机巡航侦查发现堤坝下游一处山体滑坡,现场指挥部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地质灾害救援队清除淤泥、加固不稳定岩石;金坑村有管道煤气泄漏,燃气抢险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气源关闭阀门、消防水喷淋、组织抢修等措施;库区东北侧一化工厂发生化学品泄漏,危化救援队紧急赶赴现场对易燃有毒化学品进行转运处置;金坑水库堤坝下侧发现管涌渗漏,排水救援队和多钛克救援队马上实施强排救援;民兵使用冲锋舟水上搜救落水者,派出无人机开展水空立体搜寻、抛投救生圈……

此时,一架亿航载人无人机在金坑水库起飞,搭载伤员开展水域救援。另一边,应急救援直升机为救援队伍输送大量救援物资。镇村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组织群众向临时安置点转移,现场搭建10顶生活帐篷,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发放点,在疏散点搭建临时发电装备、供水车和临时基站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0200529190654999.jpg

金坑村有管道煤气泄漏,燃气抢险队采取切断气源关闭阀门、消防水喷淋等措施。南都记者马强 摄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应急演练中,各科目演习应接不暇。方圆2公里范围内预设了疏散集结安置、地铁站人群疏散、房屋倒塌救援、山体滑坡救援、化学品储罐泄漏救援、直升机救援、水库水域救援、模拟新闻发布等13个项目同时开展,凸显立体救援、综合防灾减灾的理念。

30多台装备上阵

无人机飞入多种救援场景

本次综合演练发动了黄埔区30多个部门、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是应急救援资源的一次大练兵。“演练全程实战化、轻演重练,无论情景还是应急流程都尽量贴近真实情况,不怕暴露问题。”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谷林说,参与本次演练的人员此前并未被告知各项目细节,一旦进入演习,必须做出迅速判断和响应,把演练作为最生动、最直接的防灾救灾培训全面推行。

演练过程中,南都记者现场看到,各种“黑科技”应急救援装备轮番上阵,包括救援直升机、无人机、4K转播车、应急发电车、防化特种设备等30多台套装备,无人机投消防弹、排水机器人、水域救生盒等新装备、新手段大显身手。

例如,音视频生命探测仪能够监听到被困者的微弱声音,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红外线可视距离能够达到5到8米。又如广州鼎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警犬战训指挥装备,只见7岁的搜救犬“雪豹”头戴侦查摄像设备,产品经理周平和手持智能接收装备,通过一声指令“搜”,雪豹立即奔赴灾害搜救现场搜寻指定目标,通过智能接收设备即可查看搜救路径和现场实际情况。周平和介绍,在未知的抢险环境里,利用这套装备让工作犬深入现场还原实际环境,拉大了原先依赖牵引人来还原现场的安全距离,在一定情况下还能让搜救犬制服歹徒。“如今科技在进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在提升,我们的战训科学科学装备也要升级。”他说。

20200529190654652.jpg

7岁的搜救犬“雪豹”头戴侦查摄像设备。南都记者马强 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空中飞行科技不断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灾情现场监测、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甚至灾民运输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应急救援多面手。黄埔区企业亿航智能研发的自动驾驶飞行器,能实现基于指挥调度系统的大规模分点多机联动,配合不同的任务搭配不同的挂载,在不同的应急救援场景中快速响应。

20200529190655395.jpg

亿航载人无人机开展水域救援。

在本次演练中,亿航飞行器展示了空中喊话、空中投消防弹、投掷救生物资等功能,并通过挂载相机基于4G/5G信号实时回传高清画面,为后方指挥人员提供强大决策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指挥调度的效率。

与以往现场观摩不同,本次演练将现场画面全程在线直播,各场景切换及时顺畅,画面感强,通过“网络直播+综合防灾减灾宣传”的方式让应急演练成为一次面向群众的安全教育大课。

WechatIMG32.jpeg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范敏玲 陈嗣奋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编辑:尹佳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