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益事业参与积极性,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6-08 19:59

两会2.jpg

南都讯 记者吴璇 实习生吴楠 如何提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2020年广州两会期间,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校长徐永海建议,广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

pic_844320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永海。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徐永海指出,由于当前社会公益事业渠道不多、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导致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不高,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多,参与的持久性不强,公益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对此,徐永海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首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积分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徐永海指出,让公益行为积分成为个人身份信息的一部分,社会或政府再依据公益积分对公民作出的公益行为进行肯定、表扬或给予优惠便利,可以更好地激发公民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同时也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更能引导热心市民自主创新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途径,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服务当中。

徐永海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团体及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多方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将社会志愿服务深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和市民日常生活中去。例如,社会志愿服务积分达到一定分数的市民,可被优先推荐为“爱心公益达人”、 “广州好人”、“优秀志愿者”等,也能在办理生活业务、享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享有一定优先权。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也很重要。”徐永海说,通过充分的宣传,一方面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有关内容,让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有更多的途径好方式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在需要志愿服务和愿意志愿服务两者间搭建桥梁。

编辑:任国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