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吗?和歌真的都是从汉诗中演化而来吗?唐朝诗人里,日本文人为什么独爱白居易?日本文学是什么?日本文学又该怎么读?
日本学者、评论家、“日本学士院奖”得主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学史》简体中文版,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引进。该书以雅、俗为切入点,完整论述了日本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阐幽显微,旁征博引,每每从世界文学的视角观照日本文学,颇多创见。
小西甚一(1915—2007)生于日本三重县,1940年东京文理科大学毕业。历任东京教育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夏威夷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员、筑波大学副校长等。专攻日本文学史、文艺理论、东西比较文学、中日文学关系。1951年以《文镜秘府论考》获得日本学士院奖,1999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劳者”称号。主要著作有《日本文艺史》、《梁尘秘抄考》、《能乐论研究》、《俳句世界》等。
要在一本小册子里,全面地论述日本文学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作者几乎省略了所有文献的解说或传记的考证,而决定专就文艺现象本身试行考察。
小西甚一将日本历史上的文艺潮流进行了一番梳理,总结出:“古代——日本式、中世——中华式、近代——西洋式”三个阶段。在书中,他指出将日本文学史仅囿于“日本”之内,肯定无法把握真正的形态,必须置之于“世界”的脉络中才能获致通盘的理解。
虽说是“世界”,对明治以前的日本而言,东洋——特别是中华——就是“世界”的全部。小西甚一认为,对日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明治以后与西洋文艺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也是该书采用比较文学观点的原因。
该版本翻译沿用台版,译者为台湾翻译家郑清茂。郑清茂生于1933年,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博士,其间曾赴日研究。前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萨诸塞大学,台湾大学日文系及东华大学中文系,为专精中日文学之知名学者。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