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音粤”!粤剧艺术博物馆将为没有龙舟的端午节“加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6-16 13:00

南都讯 记者许晓蕾 疫情下的首个端午,当广州多地应防控需要宣布取消龙舟赛之际,地处西关闹市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将在6月25日以一台别开生面的“大戏”为没有龙舟的端午节加戏。

名为“粽情音粤”的演唱会由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本我表演坊”的斜杠青年与粤博文创跨界联手粤剧名家欧凯明、广府知名音乐人李达成等,用全新方式演绎经典粤曲,将于6月25日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800x533_5ee82d4e7a6b4.jpg

“本我表演坊”和斜杠青年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排练。


800x600_5ee82d4e9f2a7.jpg

“本我表演坊”和斜杠青年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排练。

中西合璧,粤韵新传

据介绍,“粽情音粤”唱演会选取了《禅院钟声》、《顺流逆流》、《弯弯的月亮》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粤曲名段及怀粤金曲,通过重新编曲配器,并与《修女也疯狂》等著名的西洋歌剧和音乐剧选段跨界融合,采用了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混编的现场演奏方式,结合舞蹈、音乐小品等表演形式,用全新方式带领观众云赏粤韵。

此次演唱会的策划人、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本我表演坊”艺术总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竹子说,“粽情音粤”这个名字除了“粽情”是指端午外,还包涵两层意思:钟情传统,纵情跨界。“希望能在传统佳节之时,通过中西音乐的融合,为青年群体提供更多打开传统文化的方式。”

斜杠青年跨界联手大师名家

据了解,参与此次唱演会的创艺青年有当警察的大提琴手、学金融的歌手、学农业的编曲、当教师的乐手……大家因为钟情传统聚在一起,在纵情跨界的尝试中为了不走型不变味,还向专业粤剧演员求教咬字发音。

800x1200_5ee82d4ef1c76.jpg

粤剧名家欧凯明。

令人鼓舞的是,斜杠青年的探索打动了艺术名家。原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巡视员徐彬在听了几首小样后,不仅肯定了大家的探索并愿意担任本次唱演会的艺术顾问,更亲自邀请红线女大师弟子、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得主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兼总经理、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欧凯明。这让竹子和他的朋友们意外到不敢相信。而此前,老广们非常喜爱的著名音乐人李达成也答应献唱。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作为影响力巨大的戏曲剧种之一,粤剧不仅是岭南的更是世界的。年轻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必将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徐彬说。

将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

三月份就开始创作排练的“粽情音粤”唱演会将于端午节下午将采取现场演出加线上直播的方式。应防控需要,将有不到70张现场门票,邀请援鄂医护人员以及粤剧票友,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现场观看,并同时在“星海直播”平台付费观看。据介绍,演唱会中的四首作品此前曾在一次全球公益直播中献唱,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150万次。

粤博文创董事长廖志勇对这次演唱会充满期待:“最新出台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中提到了鼓励对本地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文化产品开发让非遗为现代社会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经典代表,需要让更多人群领略她的魅力。”

编辑:方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