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燕 通讯员赵雪峰 为了坚持源头治理、系统管理,构建“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达标”的污水治理体系,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10月开始,广州市番禺区全面铺开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行动,并于日前顺利完成了首个排水单元达标验收。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改造排水单元数量703个,改造面积3717公顷,总完成率30.38%。
前锋净水厂顺利通过验收
根据广州市总河长第4号令,开展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建立健全排水单元设施日常管养长效机制,是今后一段时期番禺区治水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区治水思路由“末端截污”到“源头雨污分流”的重要转变。
为此,番禺区计划集中利用5年时间(2019-2024年),开展全区建成区约225平方公里的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以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
2020年番禺区计划优先开展住宅小区,以及医院、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的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后期再分批针对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等类型排水单元开展雨污分流改造。
目前番禺区第一批排水单元进入验收阶段。6月11日,验收工作组到石碁镇前锋净水厂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进行验收,听取了该厂项目负责人汇报排水单元达标整改情况,实地验收雨污分流管网,并对图纸和管网标识等进行审核,现场出具了验收通过报告。随后,区河长办组织各镇街、相关牵头单位人员在前锋净水厂召开排水单元达标培训会议,展示了前锋净水厂的验收成效和验收成果,并对验收过程进行培训,市河长办、区河长办、区水务局进行现场答疑。
为工业园区排水单元达标“开药方”
番禺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早在2019年7至10月期间,番禺区钟村街以黑臭河涌国检为契机,对某工业园区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摸查,以排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由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以企业自主整改为原则,通过各部门多次的现场研判和座谈会议,督导协调万宝园区开展雨污分流工作。
园区企业通过集资的方式,新建污水主管1224米,解决园区无污水主管的历史问题;新建雨水浅沟,收集地面雨水;企业内部在检查井设置标识标牌,清晰标明检查井的编号、雨污水的流向、注意事项等信息,排水立管做好喷绘,区分雨水和污水,便于日后管网的管理和维护。
截至目前,该园区共有6家企业接入污水主管,5家企业由自有处理设施在环保局的监督下排入雨水管。此后,钟村街也持续监控该工业园在谢石环山河的排水口情况,督促未接入污水管的企业尽快做到达标排放或接入污水主管,并指引企业按要求落实管道维护单位和完善管网平面图,开展达标验收工作。
为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工作“立标杆”
顺景苑位于番禺区毓秀东路,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9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小区一直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模式,排水管道老化,以往夏天一下雨,小区雨水带着污水排入下水道,在影响排水通畅的同时,容易给河道水质造成污染,是排水单元达标攻坚的“典型案例”。
为完成该小区的排水单元达标工作,钟村街由城建中心督促开发商,根据该小区特点,开展雨水重置工作:新建天面雨水立管,原混合立管作为污水立管,并设置排气口;原混合管道作为污水管道,摸查每户业主污水管网的接驳情况,利用修建雨水管网的契机,补上污水管网接驳的短板;新增雨水篦子,新建小区雨水管道,直排旧诜敦河。
经过以上改造,顺景苑地下的“毛细血管”、“微循环”被打通,雨水会从单独管道排走,既减少了短时积水带给街坊出行的不便,缓解汛期内涝;同时也避免了污水可能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为居民创造一个水清城绿的生活环境。
番禺区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
启动工作之初,番禺区就在区河长办增设了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组,统筹推进全区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今年3月印发了《番禺区全面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节点、责任主体、任务目标、协调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养护“四人”(即权属人、管理人、养护人、监管人)到位机制,落实排水单元内部常态化、专业化管养制度,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制定《番禺区机关事业单位排水单元达标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头雁效应”,按时按质按量率先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类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树立达标排水单元模范标杆,为完成其他类别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提供思路和指引。
对新建项目,发展改革、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水务、交通运输、林业园林等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规划、前期审批阶段,依职能严格审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情况,严格落实雨污分流体制。对纳入排水单元达标攻坚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实施方案经评审后,各排水单元具体整改项目视同立项,直接开展初步设计并纳入水务行业监管。
定期组织排水达标工作培训,就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及验收认定流程等进行详细解读,并组成区排水单元达标督办组,深入到各镇街,对各镇街排水单元工作进行督导。
编辑: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