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林街道就业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平台。
6月15日,南都记者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恰好碰见前来就业服务中心为儿子寻找就业机会的搬迁群众郑寿友,他说:“(搬来这里)是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幸福,心里面说不出的高兴!之前我住在山区的一间破房,遇到下雨天还会到处漏雨,现在的房子住得很舒服,10口人住两百个平方米的房子。”
记者了解到,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重要扶贫举措,而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正是贵州省单体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290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443人,写好了“搬得出”的前半篇文章。广州市荔湾区从2020年起对该安置点开展全面后续帮扶,助力七星关区继续写好“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后半篇文章。
2020年以来,广州市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1000万财政资金,开展援建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组织技能培训、给予稳岗补贴等四项帮扶措施,助力七星关区解决群众就业稳收问题。
截至5月30日,柏杨林街道实现就业5226户11093人,其中省外就业5194人(广东省1466人,贫困劳动力1239人),区外省内1143人,区内就业4756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主要是针对年龄偏大、残疾人、“三无”人员(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特殊困难群体,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柏杨林街道已有三家被认定为“广黔同心”扶贫车间,吸纳391名搬迁群众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80人),还有716名搬迁群众将产品领回家加工,实现居家就业。
扶贫车间。
记者在其中一家扶贫车间看到有不少工人正在编制藤椅,七星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会对搬迁群众进行培训再上岗,工人们每个藤椅能拿到15元手工费,每天大概能编2到3个,而像服装类的扶贫车间收入还会更高。”
另外,柏杨林街道就业服务中心还能帮助联系推荐就业岗位,已有多家广东企业在贵州“打通直通车”进行网络招聘,为1000余名求职者登记,10余家广州企业提供1000余个企业岗位在中心LED显示屏滚动播放。
柏杨林街道的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就业,那么在家的老人儿童该怎么照顾呢?
据统计,柏杨林街道有60岁以上老人3437人,儿童10953人,如何解决这些群体的需求,也是柏杨林的重点工作之一。
“柏杨林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长者饭堂”是荔湾区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传统经验优势而开展的帮扶项目,集长者饭堂、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为一体。
长者饭堂。
柏杨林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
该中心也是全国首家集老人、幼儿日间托养照料,长者饭堂三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看到,饭堂收拾得干净整洁、桌椅也都非常崭新。“长者饭堂”大配餐模式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付立武介绍:“对70岁以上家里无人照料的老人,可在长者饭堂享用定价10元的午餐,老人自己只需要出3元,剩下7元由我们来补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还安排志愿者直接配送到家。”
在对小朋友们的照料方面,因为很多孩子放学后父母还在外务工未归,幼儿日间托养照料中心就为孩子们提供微课堂、游戏活动、自习桌椅等等,直到家长归来。
广州捐赠的心电图机及远程软件系统。
另外,今年4月荔湾区援助50万元增建的柏杨林街道卫生院分院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柏杨林街道卫生院服务阵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完善柏杨林医疗卫生“最后一公里”配套设施建设。
荔湾区协调广州圣大医疗捐赠了价值5.9万元的心电图机一台及远程软件系统一套,对来柏杨林街道卫生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远程快速诊疗服务。荔湾区在七星关区长期挂职的医生,每周二、周五会在该街道卫生院开设门诊。
采写:南都记者 李宛真
摄影:南都记者 李宛真
编辑: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