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推迟了近4个月召开的2020年佛山两会胜利闭幕。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在今年仅剩的半年时间里,政府各职能部门将如何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推动佛山各项事业迈向新征程?南都在佛山两会期间推出系列报道,深入了解政府职能部门的新部署。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生活服务业受到一定冲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的七大重点工作,稳企业、保就业、扩大有效需求放到了首要位置。当中包括,积极推动消费回升,支持文旅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发展全域旅游,繁荣夜间经济等内容。此外,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在佛山GDP突破万亿以后,这座制造业大城正呼唤一个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尤其是今年,文旅产业更要积极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即将步入2020年“下半场”,南都记者从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该局将从“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促融合、稳增长”五个方面发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广旅体进一步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稳步复苏增长,支撑佛山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
佛山要擦亮“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三张名片。
加速释放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力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佛山文旅行业正在加速复苏。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5.9万人次,同比恢复近四成。近日,马蜂窝联合腾讯文旅发布夏季境内热门目的地TOP100榜单,佛山位列61名,热度涨幅8.8%。
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促消费的要求,佛山如何再为文旅产业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市文广旅体局透露,接下来将从“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促融合、稳增长”五个方面进行发力。
冲一流,就是实施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计划,举办一批国内、国际化赛事,带动城市品质向一流城市打造,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向一流城市迈进。补短板,就是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向体系化、集团化发展,打破博物馆建设有数量没质量、历史文化有积淀没积累等问题;解决旅游产品供给较弱、过夜游客不足的问题。强特色,就是推动岭南特色文化赛事向规模化发展,打造岭南文化游、美食游、乡村游、工业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促融合,就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原则,持续落实《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 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完善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融合发展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制度化上走,带动文广旅体事业产业做大做强。
最终目标是实现稳增长。要在全面分析疫情对全市文广旅体行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经济刺激政策,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因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培养壮大起来,同时,引导文广旅体行业企业苦练内功、有序复工复产,并通过产品改造升级、结构调整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软硬实力,快速恢复元气,实现全年预定增长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是文广旅体局正支持企业根据中央和省市政策积极申报税收减免、经营补贴,推动业务升级等,对冲疫情影响,化解经营风险。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开展金融服务支持、房租费用减免、社保免征返还、公积金缓交等政策,促进文旅行业重新振兴。
全市建设100个功夫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佛山要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即美术馆、展览馆、音乐厅)、市博物馆新馆、佛山粤剧院、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擦亮“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品牌。加快影视产业发展,依托南方影视中心打造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
事实上,围绕这些工作,市文广旅体局已经落实部署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在制度上,狠抓《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工作落实,打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佛山新形象。制定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世界功夫之城”实施意见》等政策,不断完善文化制度安排。
同时,加强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佛山市博物馆、佛山粤剧院、市“两馆一厅”、南海文化中心、德胜体育中心、沧江水上综合运动基地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推动“邻里图书馆”“祠堂+文化”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叫好叫座”的文化惠民品牌;推进民宿商事登记备案、开展民宿产业扶持,全年完成150家民宿建设任务。
在“世界功夫之城”打造方面,将举办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佛山功夫嘉年华、蔡李佛功夫(佛山)锦标赛、武术“六进”活动等一系列武术赛事活动,其中,下半年拟举办广东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广东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同时,在全市建设100个功夫角,开展武术拳种标准化工作和武术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扶持武术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培育练功习武、强身健体的社会氛围。
打造大湾区全域旅游目的地名城
在人文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佛山文旅体产业如何借力湾区,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为此,市文广旅体局提出,深化广深佛三地在文旅体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佛山粤厨粤菜名城(世界美食之都)资源优势,推动“岭南味·佛山品”1+5工程向纵深发展,推动“佛游味劲”文旅餐饮融合发展,提升粤菜知名度。利用佛山影视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与广深间在功夫产业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功夫影视文化旅游集聚区,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推动佛山与港澳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港澳入境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造佛山与广深港澳“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佛山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推进5G+旅游科技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高铁沿线等旅游目的地城市及部分境外客源地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旅游形象宣传,运用网络直播、图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宣传一批有特色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持续开展面向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的“展翅行动”,打造一批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平台。鼓励文旅企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产品提质改造和服务创新升级,开发具有岭南特色、健康生活特点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文旅行业健康含量、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为扩大文旅消费、提升综合效益开辟新路。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邹红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