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罗瑞娴 邹井棋 董磊 6月28日,随着混凝土缓缓注入方形槽中,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正式封顶。
据悉,该项目为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的南区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5亿元,将建设仓容46万吨的全国最大临港冷链仓库群及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基地,深度辐射华南、珠三角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以南沙国际物流中心为“冷链母港”的全链条冷链物流格局。
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正式封顶。
与全球最繁忙的枢纽港区相连
优质肉类、水产品、果蔬最快1小时新鲜到家
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整体位于南沙区龙穴岛海港大道东侧,分北区和南区两期建设,总用地面积32.1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额超过51亿元。项目将依托临港、港铁联运的干线运输优势,建立综合型冷链物流基地。
南沙国际冷链项目计划于2021年投产。
其中位于南区的南沙国际冷链项目计划于2021年初投产,一期工程总投资18.7亿元,规划建设3座8层冷库、1个冷藏箱堆场和1栋配套展示楼,总库容22.7万吨,地面冷藏集装箱堆场可容纳430TEU,配备冷插位1880个。二期工程规划建设3座冷库,冷库沿道路南北向布置,空间布置规整高效。项目主要配备包括-23℃低温冷藏间、0℃高温冷藏间和0℃穿堂以及全温区独立隔间冷库,可提供冷冻冷藏、保税查验、加工配送、商品展示交易、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主要经营优质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大宗民生货类。
从所处位置来看,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毗邻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港是华南最重要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广州港出海航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
截止2020年5月底,广州港集团下属公司航线总数达162条,南沙港区已开辟143条班轮航线,其中117条为外贸航线。此外,贯穿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的广州南沙港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无缝”接驳,预计2021年底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后,南沙港区铁水联运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的建成,也将进一步发挥广州港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港口服务升级,发挥南沙港区联接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枢纽作用,使南沙港区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进一步实现对欧美新兴市场区域深度覆盖,推动集装箱新航线开辟。
绿色智慧5G科技赋能
提供162个冷藏箱查验平台及便利通关措施
冷链运输是一个民生工程。疫情发生以来,“足不出户,尽享生鲜”的消费习惯激发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网购、生鲜电商、蔬果宅配等方式都成为当下消费市场的热门选择,冷链仓储运输环节也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广东省现有冷链企业多为1万吨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多为消费型冷库,并无临港大型综合型冷库,市场供应不足,且缺乏市场控制力。
建设中的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
广东省制冷学会理事长刘金平教授示,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临港冷库,它的建成将有效缓解现有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项目得天独厚的临港联动优势和先进的制冷工艺技术优势,必将成为华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冷链物流枢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在保障冷链仓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广州港集团发力绿色智慧港口新基建,在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南沙国际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在冷库屋顶布设光伏系统,年均发电量近486万kW·h,年均减排CO₂、SO₂、NOx和粉尘等超4800吨。5G应用方面,三大移动运营商实地调研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施工建设情况,并出台5G冷链物流智慧园区组网方案,提供专属网络服务,助力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智能仓储建设。
据了解,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库还配备冰轮智汇云(MICC)系统,包括了门户、服务平台 、物联网、设备能效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等,在手机及远程终端计算机即可远程查看制冷系统相关设备运行状态,使制冷系统监控管理更加安全、可靠、节能、灵活、高效。
冷链项目建成后,仓库根据需要可规划设置162个冷藏箱查验平台,在货源、查验设备等齐全的情况下,每批次可实现162个冷藏箱同时查验,能够让进口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从查验到存储在“全链条”环境下完成。
为助力南沙冷链业务发展,南沙口岸单位依托南沙“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推进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肉类指定储备库等冷链一体化资质落地。同时,为冷链货物配套提供“证书预审”、“提前申报”、“船边直运”、“周末和节假日常态化通关”等便利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编辑: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