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的格局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调整成为必然,7月1日,白云区迎来了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本4镇18街调整为4镇20街,新成立的龙归街和大源街正式挂牌。
距离上次行政区划调整已有六年时间,此次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和访谈等不同形式,广泛听取了白云区各级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在尊重“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上,积极稳妥地开展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
经过调整,重新出发的龙归街、大源街和太和镇,将发挥镇街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社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以绣花功夫推进白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成为白云区城乡融合、配套完善、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创新经济高地。
区划调整办法:
调整后的太和镇行政区划一分为三,百云区原有行政区划从4镇18街变为4镇20街,新增龙归街和大源街。
具体调整如下:
龙归街:
将原太和镇的永兴村、南村村、南岭村、园夏村、夏良村、柏塘村、北村村、龙归社区、龙悦社区、龙穗社区、汇雅社区、东湖映月社区、金龙社区整体划出,设立龙归街道办事处,作为白云区政府的派驻机关。
新设立的龙归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6.7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于龙瑞街13号、14号。
大源街:
原太和镇大源村、石湖村、米龙村、源山社区、蓝山社区、福源社区整体划出,设立大源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大源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7.6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大丰埔路10号。
大源街道办事处7月1日挂牌成立
太和镇:
调整后的太和镇辖兴丰村、穗丰村、和龙村、草庄村、谢家庄村、头被村、田心村、沙亭村、营溪村、大沥村、白山村等11村,以及和珊、联升、丰泰等3个社区,总面积164.6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保持不变。
龙归街道办事处7月1日挂牌成立。
重新调整
为区域发展瓶颈破局
1987年,原广州市郊区正式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列入广州市城区建制,30多年来,城市化和精细管理成为白云区不断发展的路径。从最初的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渔业联社,2014年,2月28日,白云区进行了第24次行政区划调整,发展演变成4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
此次调整后的六年时间里,正是白云区大发展、大变革的六年,不管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白云区都走上了快速道,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而位于白云区中心地带的太和镇也是如此,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辖内人口剧增,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及社会管理服务和人民群众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妥善解决。
区民政局方面表示,从太和镇区域地图上看,龙归和大源片区位于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毗邻嘉禾街、永平街、均禾街等城市区域,是广州市北部优化提升和转型升级的重点城区之一。其中,龙归片区以住宅小区为主,大部分区域是安置房,安置房居民以往享受了精准优质的社区城市服务,但现有的太和镇管理与服务与他们原来一直都享受精细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相比,有较大差距。而大源、米龙和石湖片区则以城中村为主,但太和镇北部以农业生态为主,三大片区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随着太和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成为区域发展大势所趋。
尊重民意
精细化管理提升群众获得感
行政区划调整,怎么调,遵循怎样的原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社区融合、精准服务为目标。“例如龙归街的前身是龙归镇,当地居民对龙归片区有着情感归属和地缘关系基础,划分为龙归街道,将有利于该街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此前,我们已经在太和镇范围内进行了民意调查,前前后后召开40几场征求意见会,全方位地听取群众意见,群众都表示十分支持。”
南都记者了解到,根据省、市设立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规定,拟设立的龙归、大源两个街在常住人口、管辖面积、年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均符合设立街道的标准。划分龙归街道和大源街道后,有利于减轻太和镇原有的基层治理压力,进一步加强镇内的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提高太和镇整体的社会治理能力。而新成立的龙归街和大源街居民也能享受更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
接下来,区民政局将联合第三方技术公司,按照原有的太和镇、龙归片区和大源村边界,通过影像图先行进行图上作业,待图上作业贯通后,再组织技术队伍进行现场测绘和勘界,明确新划定的太和镇、大源街道和龙归街道之间、以及各个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基础边界,厘清区域界限,进行有效管辖。
此次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符合省、市提出的“精简、效能”援助,龙归街利用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龙归花园配套公共服务用房作为办公楼,大源街则利用了区武装部办公楼,且两个新街成立,不增加人员编制,所需工作人员拟从白云区编制员额中调剂。
重新起航 紧扣优势谋发展
据介绍,调整后各区域将根据自身特点,紧扣优势谋发展。其中,太和镇行政区划大幅缩小,为典型的农村地区,所辖村以农业为主,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调整后的太和镇则依托帽峰山的基础资源,继续保持乡村的业态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龙归街位于白云区的中心地带,北邻民营科技园核心区、南有化妆品皮具产业片区、东有汽车服务产业片区,且辖内有双地铁经过,随着人口集聚聚集,已经形成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生活便利、交通方便的生活居住区。
龙归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龙归街具有产业发展交通区位、发展空间和产业成长基础“三大优势”,接下来将依托白云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发展定位、民科园未来产业创新核心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广东省智汇发展改革示范区、广州市中部智造产业集聚区、广州市宜居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形成“两核两轴六片区”的产业发展结构。
位于白云区区“五大功能片区”之一的大源街。这个以淘宝电商出名的区域,已经成形的支柱产业为物流及淘宝电商,来自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产业层次低端、基础设施不足,管理服务工作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剧增不相适应,社会问题突出。未来的大源街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引进高端物流与电商企业,促进区域现代化产业腾飞。目前,大源街辖内的石湖村目前已完成600亩地的收储工作,将作为仓储用地,发展物流仓储总部,将于近期进行拍卖,该村临近地铁口,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而米龙村面积较小,靠近太和墟,城市化水平较高,下一步将进行环境改造与品质提升。
提升服务
全力实现五个“有利于”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符合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要求,本着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行政区划调整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以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服务日益增长的愿望。调整前,太和镇辖区面积和人口总量大,“小马拉大车”问题非常突出,现行的行政资源配置难以满足社会管理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的实际需求,重新调整有利于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改进和优化公共服务方式。
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也是太和镇行政区划调整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以大源村为例,管辖面积18.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5000余人,外来人口就达14万余人,人口密度近8000人每平方公里,辖内还有各类经济体1万多家,基本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难以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违章建设、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多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实现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利于补齐民生建设短板,增进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有利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认为,此次太和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说明城市化进程导致区域功能格局已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太和镇都是城乡结合部,有一部分是农村化地区,以龙归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大源村则体量大、经济发展快速、来穗人员多,这两个区域分别单独成立街道都是合适的。其中,大源村作为著名的“淘宝村”备受关注,电商与物流业发达,有它的独特性,单独作为街道设立是一种体制创新。将原来的太和镇分成龙归街、大源街和太和镇三部分来管理,有利于缩小管理幅度,促进有针对性的管理,让行政资源的配置发挥良性作用。他建议调整之后,城市规划方面要相应作出调整,镇与街的功能区划、区位发展定位要更明确,并做好人员编制和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杨黛清 张智虹 肖惠津
图片:石建华
编辑:郑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