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完成首个排水单元达标试点工程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07-24 16:53

南都讯 记者陈燕 实习生李佳榕 通讯员赵雪峰 近日,广州海珠区北降涌流域排水单元达标创建试点工程顺利完成。南都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该工程是海珠区第一个排水单元达标试点工程,经沿线水质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北降涌流域完成了从“雨污合流”到“雨污分流”的重要节点蜕变。 

清算北降涌排水“陈年旧账” 

曾经,北降涌流域排水系统尚不完善,区域内仍有部分排水单元采取大截污的截污模式。北降涌上游为合流体制,雨天污水排量为0.337万吨/天(其中暗渠污水排量0.262万吨/天、明涌排口污水排量0.075万吨/天),晴天明涌污水排量为0.075万吨/天。虽然河涌已通过生态治理技术手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但暴雨期间排涝需求尚需开展开闸排放合流水体,严重影响北降涌和珠江后航道东塱断面的水质。此外,污水占据渠箱的有效容积,对于水质环境及排水安全有一定影响。 

面对北降涌流域排水系统不完善、雨天涌水黑臭、城市积水隐患等“陈年旧账”,海珠区水务局对北降涌的排污口溯源摸查,从源头控制上推进清污分流工作,对流域排水系统推进清疏工作,对范围内排水单元进行“内修”“外联”三维构建,进行专项分析,对项目中的施工方案、进度方案、成本方案进行优化,组织施工单位与街道紧密合作,实现进场前“先排水单元培训”、进场后“线上线下指导”等方式对范围内104个排水单元进行全面改造。 

同时,海珠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建筑周边有绿地的排水单元,在其绿地上新建植草沟,对雨水进行下渗、滞留、调蓄及转输。同时,在管道敷设完后进行路面修复时,选用渗透材料进行路面修复,如草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等,增加雨水的下渗和蓄积。从而充分发挥建筑小区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稀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降低辖区内涝风险。 

闸常开、水常清 街坊邻居都点赞 

经历了335个日与夜的攻坚克难,北降涌截污闸终于打开了,北降涌流域也终于迎来了“闸常开、水常清、岸常绿”,新建了34947.9米排水管道,整改排口34处、有效截流0.337万吨/天的污水进入明涌、暗渠,恢复北降涌暗渠排雨水功能。 

排水单元达标工程解决了北降涌流域内南边社区、基建新村、庄头社区等历史水浸点,解决了社区居民雨天出行难、涌水黑臭的长期困扰。 

据了解,目前北降涌流域内部分排水单元已实现雨污分流,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雨季溢流污染得到有效削减,北降涌水质显著提升,实现由不黑不臭到V类水的转变。 

下一步,海珠区将全面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工程,将北降涌排水单元达标的成功经验在全区推行,努力实现全区“清水入涌、污水入厂”,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消除污水积存,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有效缓解内涝问题;逐步提高雨污分流比例,削减溢流污染物,提升周边人居环境,实现河涌长制久清。

编辑:陈燕1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