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7月29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南都记者在省人大常委会于7月30日就决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决定明确广东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突显广东特色,将公共卫生安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探索拓展的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内,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检查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紧盯民生关切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检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梁少芬指出,决定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作出规定,明确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探索建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修复管理人制度。
此外 ,决定还专门就公益诉讼赔偿金管理使用和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措施保障等作出规定,特别是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难鉴定贵这一突出问题,对加强检查公益诉讼鉴定评估等相关经费保障加以规定。
在对广东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介绍时,广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粤贵透露,2017年以来,广东全省检察机关共审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257件,立案15409件,提起公益诉讼639件,各项办案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度广东有6个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通过办案督促修复水源地、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1.5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37.3万吨。
李粤贵还介绍,广东省检察院加大对使用农产品、网络餐饮、水源地保护、保健食品药品、速冻食品等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先后在全省部署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以及维护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专项监督工作。
突显广东特色
完善大湾区协作机制
梁少芬指出,决定明确规定应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等适格主体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依法举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鉴定评估。明确加强对公益诉讼工作的普传教育,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决定突显广东特色,将公共卫生安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探索拓展的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内,重点规定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检查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推动美丽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李粤贵表示,下一阶段广东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重点仍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目标,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领域海洋环境保护、黑臭水体、固体废物、尾矿污染、食品安全领域保健食品、农贸商场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案件办理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同时,将提升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让等法定领域办案质效,探索办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安全、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担起新使命。
采写 南都记者 吴璇 实习生 何雅诗
编辑:吴璇